小人之死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人之死 (1 / 5)
        人跑了,没关系,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总不能把郑国挪移走吧。

        说实在的,郑文公有时候就跟他老爹郑厉公类似,听风就是雨,尽干些没头脑的事儿。

        郑国有个大臣叫高克,不知道为何得罪郑文公。杜预认为,此人贪婪无度,不顾国君。总之,郑文公没有按法律定罪,而是派他率军驻扎在黄河边,抵御戎狄。

        这本来是个光荣的使命,结果有去的命令,再也没有回的命令。高克率领郑军,在黄河边苦盼很久,也不敢回国。公元前660年冬季,也就是北狄几乎灭卫的那一年,郑国军队溃散,高克不得不逃到陈国,从此没有踪迹。

        为了一点儿私人恩怨,竟然置郑国将士的生命于不顾,这样的国君,岂能给他好评?现在,他又犯这种低级错误,不顾盟主恩义,在盟会之上悄悄逃离,终于惹恼齐桓公。

        公元前654年夏,齐桓公率领鲁、宋、陈、卫、曹,气势汹汹杀奔郑国,包围了新密(今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

        原因很简单,背叛盟主,擅自逃离首止之盟,勾结蛮楚,同时还给他加上一条别的罪名:农忙季节,修建新密城。古代讲究修城必须在农闲季节,不能耽误耕种收获,这是规矩。

        当然,这条附加的罪名并不重要,只是包围新密的借口。

        迎来诸侯大军压境,纯粹是自找的。由于周惠王的斡旋,郑文公转眼投入楚国怀抱,让楚成王喜出望外;现在,对于郑国的危机,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但是,他也知道,齐桓公的联军太强大,真要急匆匆去救援,没有必胜把握。经过内部商议,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发兵侵许(今河南许昌市古城村)。

        自从齐桓公称霸以来,许国对齐国最忠诚。为了伐楚,许穆公甚至带病出征,不幸死于召陵。他的儿子许僖公继位后,对齐国礼敬有加,紧紧跟随。而且许国是姜姓,与齐国同宗,作为盟主,必须救援。

        楚国兵临城下,也不进攻,那种气势,让许国感到巨大的压力。等到齐桓公率领诸侯军队到达,楚军早已撤兵回国了。

        这次‘围许救郑’,双方你来我往,一进一退,心有灵犀,点到即止,还是没有正面交锋。

        高手对决,很少见血光。

        我们都知道三十六计之一的‘围魏救赵’,那不是孙膑首创,但是,他把这一战术发扬光大,一战成名。近代的‘围点打援’,更是把这一战术应用的炉火纯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