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一遇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年一遇 (2 / 5)
        成语‘予取予求’,就来自这里,可见申侯多么贪婪,竟然产生了一个成语流传后世。

        这位申侯,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讨人厌。楚文王在世,有这柄保护伞,可以予取予求;楚文王死后,申侯审时度势,觉得自己那一套难以在楚国立足,急忙携带家眷财物,逃亡到郑国。

        像他这类人,到哪儿都吃得开,凭借一张嘴皮子,绝对不用为了生活而犯愁。在郑国,他很快得到郑厉公的宠幸,赏赐有加;郑厉公死后,郑文公对他也相当不错。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本事,尽管他人品不咋地,但不服不行,是个能人,在社会上很吃香。

        这次伐楚,他也跟着来了,也许就是想回家远远地看一眼,毕竟这里是他的故乡。原本他可以悄悄地来,再悄悄地走,然后挥一挥衣袖,敞亮的说句:我不带走一片云彩。

        全当是公费旅游,苦点累点,心甘情愿,反正不花自己的钱。

        ‘召陵之盟’后,诸侯准备撤军,偏偏生出事端。

        且说陈国有位大臣,名字叫辕涛涂,陈国贵族,虞舜后裔,颇有爱国之心,一般把他当做袁姓先祖。

        由于申候是郑文公身边的红人,辕涛涂热情满满地找到他,商讨撤军的事情。‘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只知道申候受宠,却并不晓得此人的品质,失策。

        辕涛涂跟申候商议:“如果大军按原路返回,必将经过郑国和陈国,这将供应大量粮草服装等军用物资,两国不堪重负;而且军队众多,难免良莠不齐,万一出点意外,对百姓不利。最好能说服齐桓公从东线走,循海而归,顺便威慑东夷(观兵于东夷),免去陈、郑隐患。”

        东夷,多指东方的郯国、莒国、徐国、莱国等。由于‘攘夷’的缘故,齐桓公多次组织会盟,禁止这些国家参加,这点与后来的晋文公完全不同。

        为了自己的国家,辕涛涂可真没少操心。他是一位爱国者,可惜,却找错了合作者。

        与申候合作,就是与虎谋皮。

        申侯听了辕涛涂的建议,内心不动声色,脸上却满是笑容,连连赞赏:善、善、善。如此安排,利陈利郑,还可以增加盟主的威望,皆大欢喜。为什么不施行?

        他鼓励辕涛涂,前去向齐桓公进言,自己随后就到,一定支持这个方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