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之贞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者之贞 (4 / 5)
        没关系,管仲的智慧是无穷的,总有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既然来了,就展示一下中原的军威,让楚国人知道自己的厉害,不要没事找事,至少也要给他们造成点心理压力。

        公元前656年夏,齐桓公让诸侯陈兵列阵,旗帜鲜明,甲戈林立,然后邀请屈完乘战车阅军。阅军过程中,突然间战鼓齐鸣,杀声震地,可以想象,那场面绝对雄壮威武,振人心魄。

        这次阅军,百年一遇。后来想称霸的楚灵王,向伍举(伍子胥的爷爷)咨询会盟诸侯的仪式,最后选择的就是‘召陵之师’。

        参观完这威武雄壮的军队,齐桓公趁机对屈完炫耀道:“诸侯跟着‘不榖’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

        作为周天子,可以称‘余一人’,天下有了灾害,则自贬称‘不榖’,表示警醒;诸侯则称‘孤’,有了灾害则警醒自称‘寡人’。楚国私自称王,不敢称‘余一人’,故而常常谦称‘不榖’。当然,秦始皇之后,历代帝王多自称‘朕’。

        按礼,齐桓公只能自称‘孤’或‘寡人’,那就显得比楚王低一级,绝对不行。这里自称‘不榖’,就是表明,本人是替天子来巡视,不能比楚国的级别低。

        这话挺客气,软中带硬。

        屈完也客气回答:“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这正是我君的愿望。”

        齐桓公听了,难免得意忘形,不禁自夸道:“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御?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

        这明显是在耀武扬威,隐含威胁。如果是一般人听了,面对如此阵势,定然低三下四的,羡慕夸奖加吹捧。

        屈完并非一般使者,楚国不惧怕齐国,我也不惧怕你齐桓公,大不了一死而已。于是坦然反驳道:“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今河南省方城县境内的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强大,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

        不愧是屈原的先祖,三言两语,就让齐桓公惭愧无语,对屈完非常佩服,礼敬有加。

        作为一名使者,不仅仅是讲话谈判那么简单。必须上不失国体,下不失自尊,即使把命丢了,也不能轻易屈服,这才是一名外交官的本色,屈完非常优秀。

        曾看过一则报道,南京跟日本的名古屋搞什么联谊城市。当名古屋的市长提出‘南京大屠杀’是子虚乌有的时候,我们南京市派去的官员竟然含糊其辞,不置可否,还大谈友好,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有。

        昔日‘狗汉奸’,也不过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