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1 / 3)
        在盟主齐桓公的安排下,公元前661年秋,季友风尘仆仆,终于从陈国回来了。

        说实在的,当初的狼狈逃离,很丢人,也很无奈。这次有齐桓公支持,能否坚持到最后,能否不再狼狈逃亡,谁也不敢保证。

        别看鲁闵公岁数小,却知道忠奸善恶,对季友望穿秋水,盼着赶快回来主持大局。为此,他亲自迎接,甚至提前在郎地住了一晚,鲁国人听说季友回国,都觉得很振奋。

        小小年纪,太懂事了。

        季友的这次回归,能净化鲁国的现状吗?能铲除祸乱的庆父吗?能改变鲁闵公的命运吗?

        冬季,齐桓公派遣仲孙湫去鲁国访问,查看情况。

        《左传》中几次提到这位仲孙湫,说话见识都很有水平,但他到底是谁?至今众说纷纭,没有定论。齐桓公曾任命隰朋为‘大行’,也就是外交官,按理,这种事应该隰朋前往,但仲孙湫是否隰朋,没有确切记载。

        关键是,别的史书中,都没有此人的资料,很可能是齐国某位著名大臣的字号。《公羊传》甚至认为他就是庆父,原因是齐国没有仲孙,而庆父的后代就是鲁国的仲孙氏(也称孟孙),但这明显没道理。

        仲孙湫访鲁,名义是国访,实际就是考察鲁国的国情,其中也有齐桓公不可告人的秘密。

        至于怎么考察的?没有明确记载。但他绝不是吃吃喝喝,收取点礼物,四处欣赏一下风景古迹,然后若无其事的,像个高人一样胡编乱造一通,回国交差。

        他很负责,可以说对鲁国内部情况,考察的一清二楚,甚至找到了结症所在,明确了祸乱的根源。

        其实,仲孙湫的调查,也并非什么难事。

        可以说,鲁国人对庆父,已经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作为鲁庄公的弟弟,杀他,没有直接证据;不杀他,他又躲在背后,时不时地出来作恶。

        回国后,齐桓公急匆匆问他鲁国的形势,仲孙湫回答的很简洁:“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话不在多而在精,长篇大论没意思。这八个字,把鲁国的现状,概括的非常精炼,一语中的。如果没有详细的调研,绝对总结不出这么经典。后人说的顺口,往往改成‘庆父不死,鲁难不已’。

        齐桓公又问:“怎么除掉他呢?”

        仲孙湫说:“不用操心。此人祸难不止,早晚会自取灭亡,先等着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