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几十里的友谊 (1 / 3)
戎人,早期更多位居中国西部,统称为西戎,逐渐被秦国驯服。看过《芈月传》吧,里面的义渠君,就是戎人,看起来比中原人有情有义。
春秋时期,戎人有很多种,著名的如犬戎、羌戎、陆浑之戎、伊洛之戎等。在北方燕国附近的山区,活跃着一支戎人,也是没正事,每天到处打家劫舍,一般称之山戎。
似乎落后地方的恶人,就被称为戎或狄。
山戎,戎狄的一支,居于北方,狩猎放牧为主,打家劫舍为生。继承了戎狄的优良传统,能抢则抢,抢完就跑;不给就打,打不过就逃,也是‘不羞遁走’。
对于戎狄的这种战术,中原人吃尽苦头,也无可奈何,只能在书本上嘲笑几句。
说实在的,打仗就有胜负,就有生死。
逃跑不丢人(必须成功逃掉),投降丢人,**则无所谓丢人不丢人了,命都没了,还死讲究什么。现代人提倡善待俘虏,鼓励投降,而且有国际公约,这只不过把戎狄的‘保命要紧’,改成好听的‘热爱生命’。
公元前664年冬,齐军出发,攻打山戎。
盟主应该有个盟主的样子,说不麻烦大家就不麻烦,本国军队完全可以解决。再者说了,山戎居住的地方,基本都是山区,道路崎岖,‘难于上青天’,军队多了行动不便。
等到齐军到达燕国后,山戎还是老一套,早跑得无影无踪了。
他们也不傻,齐军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武器装备先进,那是掉脑袋的事儿,不能硬拼。等齐军找不到了,厌烦了,粮草也没了,自己撤走,那时再出来抢劫,何乐不为。
戎人早已懂得,‘宁斗智,不斗力’。
说实在的,在抢劫过程中,戎人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变得越来越有头脑,越来越精打细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