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观社 (3 / 6)
虽然他亲自前去下聘礼,诚心诚意,但是,齐桓公一直没安排俩人见面,为什么?不合礼制。鲁庄公也不好直接提出,那样显得自己没风度,给人以‘好色’的形象。
没有见到未来的夫人,鲁庄公不甘心,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再去考察一下。如果长得丑,那就直接辞婚,不要了。
作为国君,没有大事,是不允许离开国门的,就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看看父亲鲁桓公,闲来没事出国一趟,结果把命丢了,成为‘死的最丢人的国君’,甚至还留下一连串糟糕的绯闻。
想出国,得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鲁庄公自有办法,坚决要去齐国。干什么?观看祭祀社神。
姜子牙建国之初,简化礼仪,顺应民俗,允许老百姓观看社祭,现代的话就是‘与民同乐’。这种风气,延续几百年,成为齐国很独特的风景,是现在‘庙会’的前身。别的国家,根本不允许百姓观看。
作为一国之君,要出国观社,也算是开历史先河。鲁庄公可以说不顾世俗,挑战自我,不过,他此去的目的,显然不纯。
各位还记得曹刿吗?长勺一战成名,之后被提拔为大夫,一直没有消息。像他这种人,就是为干大事而生的,小来小去的错误可以不管,如今国君失大礼,私自出国,绝对不能放纵自流。
曹刿主动站出来,劝谏鲁庄公:“请不要去。礼,是用来治理国家的。诸侯聚会,是为了尊崇王室,修君臣之礼,商议贡赋多少,按照爵位高低排列,征伐不尊敬的国家。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视察四方,使诸侯熟悉朝觐的制度,否则国君不会有举动。国君的行为,史官一定记录在案;记录下来又不合法度,后世将如何看待?”
这是他第二次站在历史大舞台上,所谏合情合理。
但是,我们的鲁庄公,这次没有听从忠言,铁了心,要去齐国感受一番祭祀社神的热闹。就跟现在的出国游,体验一下异域的风土人情。
公元前671年夏,鲁庄公前往齐国。
看过鲁迅先生的《社戏》吧,很热闹,而且往往不止一天,大人比唱戏的开心,小孩则比大人还开心。
但鲁庄公‘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次观社,东张西望,主要目的,是为了见一见自己未来的夫人。是否见到,史书没有记载,但从他后来的举止,可以大致推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