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1 / 3)
        齐桓公没有主动拯救周惠王,距离不是理由,忙碌不是理由,遂国造反也不是理由,但齐桓公确实没有什么行动。作为当时的武林盟主,这实在说不过去。

        如果齐国大军前去,王子颓等人早已伏法被诛,周惠王也不至于流落它乡三年。

        齐桓公放弃了一个巩固霸业的好机会,却给郑厉公留下一个崛起的良机。此人称不上枭雄,却也是个不一般的小鬼,当然不甘心长期沉默。

        自从郑庄公死后,郑国内乱不息,在诸侯中的地位早已日落西山。但是,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是遏制南下北进的要塞,成为诸侯争霸的必争之地。

        郑厉公想雄起,想振兴,但是缺乏人才,国力有限,他已经回天乏术,齐桓公的霸业,他难以撼动。但是,作为中等国家,在夹缝中求生存,周王这根稻草,还是值得攀援一下。

        现在周惠王有求于郑,郑厉公立刻觉察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齐国距离王室较远,但对王室的内乱应该了如指掌,到现在依然没有反应,不知管仲在犹豫什么?昔日‘尊王’的口号,成了一纸空文。也许,是不想介入王室的家务事,这绝对不是理由。

        再说王子颓,一个只爱好养牛的人,能懂什么?

        治国不咋地,享乐却一流。公元前674年冬季,王子穨设享礼,招待帮助他谋反成功的五位大臣,使用的音乐舞蹈,遍及‘六代’。

        所谓‘六代’舞乐,分别是: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帝尧时期的《大咸》;帝舜时期的《大韶》;大禹时期的《大夏》;成汤(商朝创始人)时期的《大濩(hù)》;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唐朝诗人杜甫有《赠花卿》一诗,讽刺时人僭用大唐天子礼乐: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自从周公旦制订‘礼乐’之后,音乐舞蹈成了皇家御用专利,即使贵族阶层,一般不允许拥有舞蹈乐队以及各种乐器,否则就是叛逆。普通人,能听点余音,借光欣赏一下,不知积了几辈子德行,可以吹牛三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