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足鼎立 (2 / 2)
        召忽相信这两位朋友的能力,不希望大家分开,他坚决反驳,并且做出一个精彩的比喻:“不行。我们三个人对齐国来说,好比鼎的三足,去掉一个,就立不起来。我看小白一定当不上国君,我们一起辅佐公子纠吧。”

        这意思很明白,邀请鲍叔牙也来辅佐公子纠,大家共进退,一定能成就大事。

        管仲的思想活络,对齐国的形势很了解,立刻分析了三人的优缺点,对将来作出了自己的预测。

        他说:“诸儿这个人,虽然是长子,但品质恶劣,前途如何还说不定;国人憎恶纠的母亲,以至于影响到纠,反而会同情公子小白没有母亲。将来统治齐国的,除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没有别人。小白的为人,不耍小聪明,性急但有远虑,不是我管夷吾,没人理解他。不幸上天降祸加灾于齐国,即使公子纠立为国君,也将一事无成,不是你鲍叔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管子》)

        鲍叔牙向来看重管仲,这几句话如醍醐灌顶,让他茅塞顿开,消除了原来的顾虑。他立刻打起精神,决定接受任命,辅佐公子小白。

        作为政治高手,管仲分析的不错,但是,还没有辅佐公子纠即位呢,却先判断他一事无成,这有些不讲究。‘食人之禄,忠人之事’,何况作为公子纠的老师?

        召忽接受过正规教育,绝对尊崇‘周礼’,忠君思想第一。

        他对管仲的观点很不满意,说道:“参与了齐国的政务,接受君命就不能改变,侍奉君主就不让他废除,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违抗君命,废弃我之所立,夺去纠的君位,即使得了天下,我也不愿苟活。这是我的道义!”

        几句话掷地有声,任何人也无法改变他的观点。他很忠诚,很实在,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

        管仲,可以说就是那个时代的叛逆,他的观念不拘一格,不受束缚,就像作战一样,冲锋在后撤退在前。但是,他的核心思想,永远不变,那就是:爱国。

        召忽的观点,其实也是鲍叔牙的观点——绝对忠君,这让管仲很没面子。面对两位朋友,自己成了不仁不义不忠不信的小人,将来怎么面对世人?

        他并不介意,敞亮地说:“我接受君命,奉国家以主持宗庙社稷,岂能为纠一个人而牺牲?只有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我才会去死。不是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来。我活着对齐国有益,死了对齐国不利。”

        这话,很自信,很霸气,治理天下,唯我独尊。

        人和人就是不一样,贪有贪的理由,逃跑有逃跑的理由,活着有活着的理由,一切的一切,都有充分的理由。

        非常人说非常话,做非常事,这是建立在真才实学仁义道德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能建功立业,不能称霸诸侯,不能推行仁义,管仲这些大话,就是空谈,将成为后世的笑柄。

        三个人,为了齐国这只大鼎,做出了不同的抉择:召忽宁可杀身成仁,绝不违背忠义;鲍叔牙忠心耿耿,甘愿隐居幕后;管仲则一心为了齐国社稷,鞠躬尽瘁。

        八百多年以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辅佐刘备成就另一番事业,真正的确立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