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字 (2 / 3)
        公元前706年6月,郑国太子忽率军救援齐国,大败山戎;庆功宴上,遇到鲁桓公,双方还有点嫌隙。

        同年9月24日,文姜生下一个儿子。

        古代帝王之家,生孩子是一件大事,特别是嫡长子。作为一位父亲,鲁桓公当然非常兴奋,这是自己的血脉,也是未来的继承人。

        按照礼节,第三日接见文姜和儿子时,安排了牛、猪、羊各一的太牢;经过占卜,选择特殊士人来背孩子;再经过占卜,选择特殊士人的妻子给孩子喂奶。

        孩子出生三个月后,要由父亲给取个正式名;等长大到二十岁(弱冠)成人,再取个‘字’。

        同辈或属下,只允许称呼字,不允许称名,表示尊敬。字与名的意思往往类似,比如屈原,字平(平原);诸葛亮,字孔明。

        后来的文人雅士,成年后,喜欢自己给自己另外取个号,或者别人给个雅号。比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别人给的雅号‘诗仙’;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别人称他‘诗圣’。

        给孩子取名是大事,一个响亮的名字,预示着一生的好与坏。该如何给孩子取名字?鲁桓公特意向博学多才的大臣申繻咨询。

        申繻,鲁国大夫,他出场次数不多,并非什么风云人物,每次言论却很有见识。

        面对国君的询问,申繻回答:“取名字有五种方式,信、义、像、假、类。命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礼品名。周朝人用避讳来侍奉神明,死后就要避讳。所以用国家命名,就会废除人名;用官职命名就会改变官称;用山川命名就会改变山川的神名;用牲畜命名,就会废除祭祀;用器物礼品命名,就会废除礼仪。晋国因为僖侯而废除司徒之官,宋国因为武公而废除司空的官名,我国因为先君献公、武公而废除具山、敖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可以用来命名。”

        晋僖侯,原名司徒,后来他担任国君,晋国不得不废除司徒这一官职;宋武公原名司空,后来他担任国君,宋国不得不废除司空这一官职。这两位国君,名字确实隔路,否则在朝堂上称呼司徒、司空,听着确实不爽,没办法只能废弃官名。

        鲁献公原名具,鲁武公原名敖,他们死后,为了避讳,鲁国不得不废除了具山和敖山的名字。春秋末期,晋国的范鞅去鲁国聘问,还问起具山和敖山的事情。鲁国人虽然没有责备,但询问人家的禁忌,很失礼;范鞅过后才知道原因,自己觉得很惭愧。

        现代人取名字,算命看相,挺麻烦,跟古人一比,小巫见大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