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2 / 4)
这个权力太大了,不仅可以拓展土地,还有权征伐不听话的诸侯。后来齐桓公称霸,楚国不服王命,于是有‘召陵之师’,齐桓公就打着这个旗号,让楚国人无话可说。
安定东方后,在周公旦执政的第五年,他组织策划,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邑。
当年周武王看到洛邑有王气,想在那里建都,最终没有实现就病逝。后来,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史称‘九朝古都’,成为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
周公旦灭掉‘三监’,征服东夷后,终于腾出空闲,谋划在洛邑建立东都。理由是:这里位居天下之中,便于诸侯进贡。话说的好听,实际就是为了控制东方诸侯,监督商朝遗民。
据《史记》记载,修建洛邑之前,曾经向天祈祷,隆重占卜,卦象显示:周室将传三十代,延续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不可改变。
洛邑修成后,周公旦制定‘礼乐’。
其实,他早就想制定周朝的‘礼乐’,但是内心犹豫,担心天下人不服。铲除‘三监’,平定东夷,营建洛邑之后,在武力上有了绝对实力,这才敢制定‘礼乐’。
‘礼’,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由于夏商时期,君位往往传给弟弟,导致内乱不休。周公旦制定的‘礼’,明确规定,只有嫡长子有继承权。
这就明确了尊卑贵贱,儿子要尊重父亲,弟弟要尊重哥哥,庶子要尊重嫡子,当然,诸侯要尊重周天子。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样规定之后,谁敢觊觎君位,就是违背礼制,就是大逆不道,天下可群起而攻之。
‘乐’,就是和,兄弟和谐,亲戚和谐,邻居和谐,诸侯和谐,万民和谐,主要作为‘礼’的辅佐。
‘礼乐’,就是‘周礼’的根本。
我们都知道,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但是真正的儒家奠基者,其实是周公,他制定的‘礼乐’,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快要衰败的时候,孔子出现,把‘礼乐’发扬光大。
周公死后,被后世尊称为‘元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