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监’之乱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监’之乱 (1 / 3)
        卫国的先祖,是卫康叔封,周武王的同母弟弟。

        武王灭纣以后,商朝的遗民成了一个大问题。杀光是不行的,太残忍,太没有人性,违背了仁义道德,而且会激起百姓更大的仇恨和反抗,这不符合圣人的道德观。

        另一种做法,就是安抚。

        对于反抗政府的危险分子,最好办法就是先感化,后招安,做到仁至义尽,让他们感到皇恩浩荡。如果还迷途不知返,那就只能武力解决——杀无赦!

        商朝灭亡了,本着‘灭国不绝祀’的人道主义原则,封商纣的儿子武庚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一者管理安抚商朝遗民,以示宽宏大量;再者延续商朝的祭祀,成汤的业绩不能抹杀。

        当然,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随意发展。

        为了防止意外,周武王把朝歌外围,划分为鄘、邶、卫三个部分,把三个弟弟分封在这里。目的很简单,就是监督商朝遗民,防止死灰复燃,史称‘三监’。

        管叔鲜,原名姬鲜,周武王亲弟弟,排行老三。因原来的封地在管(今河南郑州),故称管叔鲜,后来派他驻守朝歌东部的卫地,他成为管姓一支的先祖。

        蔡叔度,原名姬度,周武王亲弟弟,排行老五;因原来的封地在蔡(今河南上蔡),故称蔡叔度,派他驻守于朝歌西南的鄘地(今河南汲县),成为今天蔡姓一支的先祖。

        霍叔处,原名姬处,周武王亲弟弟,排行老八。因原来的封地在霍(今山西霍州),故称霍叔处,把他封于朝歌北部的邶地(今河南汤阴附近),成为今天霍姓一支的始祖。

        当初,周武王把商朝遗民迁移到朝歌的时候,为了防止发生叛乱,决心在洛邑建造王城;名义上是为了方便诸侯进贡,实际,就是监督,对于这些商朝遗民,给他们自由的同时,必须严加看管。

        可惜周武王病逝较早,没有实现建立东都的愿望。

        为了防止商朝遗民造反,周王室在朝歌设立八个师,约两万人的军队,史称‘殷八师’。这比保卫西都镐京(今西安一带)的‘六师’还多两个。

        可见,周朝对商朝的遗民,控制非常严格。

        但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谁也没想到,周朝最可靠的的‘三监’,会与武庚勾结,发动叛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