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升小旗 (1 / 2)
1.
红眼阿山这一死,院子里面的十一名海盗倭寇被杀死了十名,院子里和外面各晕过去一名,总算留了两个活口。
屠爷就安排把两名擒获的海盗捆好,陶严和金泰达负责看守,钱不多与时通负责把村外放哨的海盗拿下,然后守在村外,等那两个到杭州城里摸情况的海盗回来后,一并擒获捆上。到时候金泰达再飞马赶回杭州城,让他先去千夫所禀报千夫长华邦健,不用去百夫长和总旗那里禀报了,他现在不归蒙小旗管,更不用通知蒙大叶了。
安排完这一切,屠爷就和辛老头、上官大娘上了马车,穆马林驾上马车,四个人扬长而去,过钱塘江的渡船还在江边等着呢。这个事情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小事就是陶严他们自己解决了。
由于海盗派去杭州城里的眼线迟迟未回,拿下村外放哨的海盗后,时通和钱不多把海盗押回交给陶严他们后,两人就回了辛老头租下的院子休息,金泰达骑马赶回杭州城里报告。
一个多时辰后,不但杭州千户所的千夫长华邦健亲自带人过来,连浙江镇抚司也派了人过来。听说斩杀了海盗头目红眼阿三,华邦健顺便知会了杭州知府衙门和驻军卫所。
锦衣卫和知府衙门各带了一名仵作,很快将满院尸体验明正身,确有四名倭寇浪人被杀,只是被陶严当头一棒砸死的倭寇浪人脑袋稀烂,连月代头的发型都看不出来了,只是胯下兜裆布证明了扶桑人的身份。另外那海盗头目红眼阿山确定被杀,割下首级带回去,届时挂在城门那里示众。
只是知府衙门的铺头听说这十名海盗都是陶严所杀,连擒获的三名海盗都是他一人所为,颇为不信。倒是金泰达圆了一句,说也有些村民拿着锄头钉耙帮忙,此时都已离去。
华邦健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铁定是屠爷他们出的手,功劳全算陶少爷头上,他马上出声帮陶严钉死此事:好!好!好!我锦衣卫有这般人才,回去后禀报林大人,重重嘉赏!
至于那在杭州城的海盗眼线,自有人审问被擒获的海盗,图形画影全城缉拿。
这次大获全胜,晚上回到陶府。陶严吩咐大摆宴席感谢屠爷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自不必说。在席上他就问到金泰达以前在南京的情况。
辛老头应该比较熟悉自己这个挂名徒孙,就说到:小达子以前在南京的时候已经做到了总旗。只是当年他在白莲教里面潜伏,最后一网打尽的时候,他见相熟的几户穷苦人家也要被发配到北方苦寒之地,就动了点手脚。偏偏这信了邪教之人愚昧无知,非但不领情不说,反而把这事情给抖露了出来。被南镇抚司的人定了个私通教匪的罪名,准备将他下到大牢严加拷打。幸好我那徒弟找人求情放了他一马,最后上面处罚下来就是把官职一抹到底,降为校尉留职查看。小达子在原先那个百人队干着也乏味,这才想办法调回杭州的。
陶严说:平时看着金泰达好似市侩之人,没想到原来还是性情中人。
屠爷就说:这小达子经验丰富,轻功也不错,功夫马马虎虎过得去。关键是在锦衣卫干了这么多年,跟踪盯梢缉捕捉拿都还有一套,你到时候升上去了倒可以一用。
这话陶严就记在心上了。
这不陶严又立了一大功,端掉了海盗的一个窝点,最重要的是斩杀了海盗头目红眼阿三。本来在林岱心目中,打掉海盗窝点算不上什么事,最让上面重视的功劳是查获谋逆大案,但是陶少爷偏好动刀动枪,一门心思的盯着海盗倭寇,可能他在西洋海船的时候,与海盗倭寇结下了仇。这样一想,林岱倒想起来了,几个月前文大人和陶少爷在舟山那里遇过险,文大人在肩头受伤的情形下,还救了陶严性命。想明白这一点,林岱自认为理解了陶严为什么对海盗倭寇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实际上二十一世纪的每个军人,都视倭寇为世仇,见了就想杀,林岱不知道陶严倒不完全是因为私仇而仇恨倭寇的。
有了大功在手,华邦健就向堂侄华业香面授机宜,他身为千夫长,不可能直接升陶严为小旗的,中间隔得太远了。
华业香身为总旗,就公然向冯维康提出要提升陶严为小旗,这当然被冯维康毫不犹豫的直接拒绝了,他甚至不需要给华业香说出自己拒绝的理由。华业香是自己的下属,对于自己的决定,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要执行。换了是另外一个总旗向他提出,说不定他还会解释一两句,说什么因为陶严的工作经验不够,还需要多观察多考察。但是对华业香,他就不用这样客气,必须要狠狠打击,不要以为仗着他的堂叔是千夫长就可以肆意妄为,别忘了县官不如现管!在他这个百人队里是他冯维康说了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