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1 / 4)
        第五十五章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1|

        诗词原本无题,慢慢有人加上了题目,很快便蔚然成风。一般人不会觉得诗词有题目会是什么坏事,但王国维坚持无题主义,甚至说出“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这样骇人听闻的话来。

        王国维为他的无题主义提供了两点理由,第一点显然站不住脚:“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题目当然不可能穷尽正文的意思,但谁会要求题目有这样的功能呢?正如一幅1:100的地图不可能穷尽真实的地形,但谁又会要一幅1:1的地图呢?

        题目的意义在于索引,所以一首诗有题目正如一个人有名字一样。索引系统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纯粹的编号形式,譬如一家两兄弟分别取名苏大、苏二;另一种是表意形式,譬如方才那两兄弟改名为苏轼、苏辙。在王国维的语境里,编号类的题目属于无题,《诗经》就是这样,从诗歌首句里随便选两三个字当作题目;表意类的题目才属于有题,如杜甫《春夜喜雨》《石壕吏》这类。

        |2|

        王国维的第二个理由完全有西方美学的味道:看一幅山水画,由题目指明这是某处的山水,这反而会局限观者的审美体验。换言之,一幅优秀的山水画,所画出的应该是山水的“理想”,是神在创造宇宙万物时对山水的构思,这才是完美的山水;而任何一处具体的山水都是对“理想”山水的模仿与分有,亦即对神之构思的模仿与分有,或多或少总有缺陷。

        这个问题还涉及艺术史上的另一个经典命题:音乐是完美的艺术形式,其他艺术形式都归向音乐。音乐是由旋律、节奏、和声构成的,只有纯粹的声音而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形式美。我们被音乐打动从来不是被音乐的“内容”所打动的,而仅仅是被它的“形式美”打动。内容是具象的,所以是暂时的;形式是抽象的,所以是永恒的。诗歌、绘画的道理不外如是,内容的因素越少,形式美的因素越多,也就越似音乐,因而也就是一种更高级的艺术。

        举一个很近的例子,在20世纪80年代朦胧诗运动的浪潮里,顾城写了一首极受争议的小诗,题为《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