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章 盛事危情 (1 / 3)
这一日下午,小旻练得累了,顺手便将一柄木剑往榕树边一靠,喝了一口水,忽然问道:“阿爹,您常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字眼挂在嘴边,那‘修身’便是习文练武与勤修德行,阿爹、娘亲、我三人和和美美的便是‘齐家’,天下便是世界寰宇、人寄之地,但‘国’是什么?为什么又要‘治国’?”
那老者沉思片刻,拉着小旻在石凳上坐下,道:“孩子,覆巢之下无完卵,自古有国才有家。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叫做‘唐’。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618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大唐。后太宗开创贞观之治,高宗开创永徽之治,至现在的玄宗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以来,一百多年的继往开来,现在的大唐已经是纵横天下,所向无敌。”
小旻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既然大唐国天下无敌,那玄宗定是深明‘治国”之道的了?”
老者道:“你只猜对了一半。伏羲统领部落,大禹创建夏国,始皇建立秦朝,刘邦灭秦建汉,历史烟云,变化莫测,却从未有过如今的盛唐景象!”
说到这里,老者的眼中似乎闪耀着一种骄傲的光彩:“我大唐就像一轮璀璨耀眼的圆月,又孕育出了无数熠熠星光。如今的大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唐帝国中,除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外,其余皇帝都是李姓,因此唐朝又被称作‘李唐天下’!”
小旻仰头不解道:“除了大唐,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其他的国家?而那些国家为什么都比不上大唐呢?”
老者浓眉一扬,侃侃而谈:“为父年少时虽东西南北四方走动过,却也不知这寰宇有多少国家,只知我大唐国力强大,海内外声名远扬,不仅万国来朝,且多国均与我朝有贸易往来,国邦之间互相通商,互相学习,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最好的见证。我还听说过我帮之人远渡重洋,到国外开枝散叶,海外多称我朝居民为“唐人”,由此可见我唐朝的影响力之巨大。”
的确,唐朝文化实行兼容并包之策,接纳当时世界上各个民族宗教文化而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的思想与思维特征来看,这是极其伟大的,这样的兼容并包导致唐代军事、科技、文化、经济、艺术等各行各业异常繁荣,盛况空前。
小旻由衷赞道:“当今的皇帝真正了不起!”
老者颔首道:“如此盛世,虽非一人之力,却跟天子圣明也有莫大关系。”
小旻兴趣更浓,托腮问道:“这作为天下第一人的大唐圣天子到底有何神通?”
老者目视远山,悠悠道:“公元七百一十二年九月八日,二十七岁的李隆基在大唐长安城皇宫太极殿即皇帝位,史称唐玄宗。玄宗生于神都洛阳,是唐睿宗第三子。玄宗登基之后,他宵衣旰食,拨乱反正,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干练果断,任用多谋善断的姚崇、直言上谏的宋璟、文武双全的张说、才华出众的张九龄等贤能之人为宰相,他殚精竭虑,励精图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政绩,创造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唐玄宗也成了唐王朝目前为止在位最久的皇帝。开元盛世可说是为父所知的人类有史以来最最鼎盛时期,我大唐首都长安城是我所见过的最大的城市,据说也是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盛唐空前繁荣,各门各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大唐一副雍容华美的绝世画卷。”
小旻道:“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我刚刚想明白了,书中曾说,文王有子牙,刘邦有张良,太宗有魏征,但凡有一番大作为的帝王,身边一定有贤臣辅佐,玄宗皇帝身边一定也有不少得力的助手。”
老者笑道:“这次你倒聪明了一回,可知读书确实是有用的。不错,玄宗身边有一大批伟大的人物,他们如一颗颗闪亮的空中明星,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天子身边,共同营造了大唐华美的灿烂星空:政治上,有前文提及的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贤相,使得开元初期,政通人和,朝纲有序;外交上,鸿胪寺卿专门接待各国使节宾客,不但各国使臣万里来朝,更有四处出国交流的各类人才,东渡日本传授佛道的鉴真和尚就是其中之一;军事上,有王忠嗣、李光弼、高仙芝、哥舒翰等名将,他们东征西讨,南征北战,镇守边疆;文化上,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四明狂客贺知章、岭南张九龄、七绝圣手王昌龄、渤海高适、诗画双绝王维、田园山水孟浩然、边塞诗人岑参、诗豪刘禹锡等,兼之有棋圣王积薪、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乐圣李龟年等各行魁首,组成唐朝开元的灿烂星河。”
小旻不禁心生向往:“有朝一日,我定要到长安一游,若有机缘会会这些成名人物,与之结交,那是极好极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