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六章玉清昭应宫 (2 / 3)
秘阁之中不光有藏书,还有着大量的史料,皇帝在此处想要查阅什么,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对于太宗皇帝,叶安一直觉得他的身上有一层神秘的雾霾笼罩,别说是后世人,便是当代人也没有多少能够看清他的。这个老“二一”直笼罩在宋太祖这个老大的光环下,且充斥着大量的轶事和故事,到了后世以讹传讹之下,许多人甚至在提到宋朝的时候都不会去想到太宗皇帝,而是对他的故事知之甚详。
他自己搞出来的金匮之盟在舆论上算是成功的,但确确实实是多此一举,你想要名正言顺,想要得到民心,那就好好施政天下,搞这种名义上的东西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以至于许多文官到现在心中还犯恶心。
至于其他的轶事,大多也是以讹传讹,什么“临幸小周后”,一国之君的体面至于他这个“好面子”的皇帝去欺负一个违命侯的女人?
养在宫中就一定是皇帝的女人?皇帝的妈和妹妹。甚至是奶娘有时也会被养在宫中…………
相反其实许多典故和轶事都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开卷有益”典故即来自宋太宗,还有耳熟能详的“雪中送炭”,都是来自于这个存在感极低的皇帝。
在叶安看来,宋太宗的错不在其抢夺了哥哥的皇位,既然有本事抢,那就应该有本事坐稳江山,事实证明宋太宗坐稳了,还让子孙后代也都坐稳了。
他最大的问题在于“才不配志”。。也可以说是“志大才疏”,在政治上他还算可以,又有各种加持,但在军事上的才能真的是智商堪忧。
因为身份的原因,因为前面有一个万丈光芒的哥哥,赵光义的自尊心前所未有的被放大,燕云十六州乃是兵家要地自然不假,大宋出兵北伐也是正确之举,但从用人到出兵,从战争准备到选拔将领等等这些赵光义做好了吗?
战争不是一拍脑袋,一句圣旨就进行的事情,需要庞大的物资筹备和复杂的运作。
虽然北伐的失败有一部分是将领的原因,但将领有问题难道就不是你这个“三军统帅”在用人上的失误?!
没本事做的事情完全可以继续实力。。等待能做这件事的人到来在做,这对大宋并非是一件坏事,总比把开国之初积攒下来的老底都亏掉要来的好。
越是没有能力的人,志向越大所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
看着秘阁门口老的快要进棺材的内侍,叶安便觉得他一定如同“扫地僧”一般的不简单,但当他伸手便能不动声色的从叶安手中接过赏钱的时候,叶安便知道这货在宫中是实在没有油水可捞,甚至在“手法”上都有些生疏了。
想想也是,秘阁都是什么人来?几乎都是清贵的年轻官员,今天你向他们要钱,明日便能来个“钓鱼执法”信不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