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北地乱境
建宁二年(公元168年)四月,灵帝刘宏寝于温德殿。刚要升座,只见殿角狂风骤起。竟是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灵帝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便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时灵帝特命谶纬学者董扶进行解读。
董扶答曰:“蛇乃邪物,与龙同宗,却占龙椅,当大逆不道。而我大汉承天命,沿火德,此青蛇乃水之物也,又一克。此兆实为不详啊。春夏之际,冰雹更是少之又少。往陛下能小心行事,今年边境当有大乱。”
汉灵帝的脸色变得有些紧张起来,自打他登基以来,还未曾遇见此等怪事。此时的他仍想着只沉溺于歌舞乐色之中。刘宏说:“边境小贼,安敢生乱。朕有将军张奂,有何忧之?先生言过其实,只是一小虫而。待叫人杀之。至于损坏房屋,一并补贴。先生退下吧!”
董扶心有不甘的离开了皇宫。而刘宏虽然表面上毫不在意,却又即刻密诏,传张奂入宫。
话说这张奂年轻时便有志向和节操,常对朋友说:“大丈夫处世,应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后来担任将帅,确实立有功名。但建宁元年,受到宦官利用,误杀了陈蕃等一行人。他始终是耿耿于怀,不能原谅自己。
张奂进宫后,借出现大风冰雹灾情,上疏灵帝说:“臣闻风为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相须乃明。蛇能屈申,配龙腾蛰。顺至为休征,逆来为殃咎。阴气专用,则凝精为雹。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昔周公葬不如礼,天乃动威。今武、蕃忠贞,未被明宥,妖眚之来,皆为此也。宜急为改葬,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又皇太后虽居南宫,而恩礼不接,朝臣莫言,远近失望。宜思大义顾复之报。”灵帝听后,深感其言,但因忌惮宦官掌权深恶,竟不得纳。而后灵帝向张奂说起董扶的预言。张奂听后觉得似乎有这么个道理。并且张奂断定是南匈奴边境不安。“此时的南匈奴单于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而交接大事却迟迟未定,今日北方来使,匈奴中郎将被杀。”灵帝听张奂一番陈述后,便令其离宫了。
到了第二日早朝时,满朝文武竞相讨论南匈奴一事。宦官势力为了稳定朝堂,便决意再次启用张奂。这也正符合灵帝之心。
即诏曰:“朕即位不过二年,然初有东羌作乱,幸为段将军所平。近日匈奴王庭亦乱,朕将遣张奂平定南匈。即封奂为征北大将军,统军步军五万、骑两万。择日出征!”
“奂隆谢皇恩,必当安定北境!”
话说东汉初年,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内部为争王位发生动乱。匈奴再次分裂成南北二部,南部匈奴人立日逐王比为醢落尸逐鞮单于,建庭五原,依附东汉称臣,被大汉光武帝安置在河套一代。次年,迁庭于美稷县,即“南庭”。汉朝置使匈奴中郎将率兵保护其安全。而后一直处于和平时期,随着中原王朝的逐渐衰落,加之王庭再生纠纷。居车儿单于已经无法控制局面,特派信使来中原求救。
张奂受诏之后,即可取符领兵出征了。此时的张奂望着远处的北方,尽管他去过多次,但这一次他却无比的欣喜。因为他想借此次出兵再次控制兵权,待班师回朝之日,即斩杀宦官之时,以洗前耻。然而当他在领兵之时,却发现自己领的并不是中央北军。毕竟宦官势力考虑到了这一点,随即让灵帝改了一道圣旨令,命张奂领胡、越两骑共万余,其余步兵往并、冀、幽州征集。但张奂没有抗拒之权,只得统领骑兵往太原郡去了,并沿途贴告征兵。
“说是万余骑兵,实则五六千人!骑兵如此之少,步军又皆是新招而来,半月已过,却也只有两万余人。如何得胜!”左中郎将皇甫节说。
“宦官祸国殃民,张奂亦无能为力。只得背水一战了”
建宁二年五月末,张奂统领三万大军到达西河郡。南匈奴叛乱势力得知东汉前来干涉,立即派斥候侦查来军人数。在得知不过三万余人时,叛乱势力立刻召集军队也往西河一带袭来,欲先发制人。
张奂得知匈奴大军袭来之后,便立即着手防卫事务了。一场恶战即将在这贫瘠而偏远的西河地界展开。
匈奴浩浩荡荡的跨过河水,骑兵满山遍野般。所到之处,可谓是寸草不生。但主力一般不作掠夺的行当,而是一支一支的先锋骑兵。其中的一支,便一路劫杀到了皋狼县。皋狼作为西河郡治所的前哨,张奂早已部署了一支精锐部队在那,便是这长水宣曲胡骑。匈奴兵临县城之下,一字排开。其中的一名骑手,手持弯刀,走到阵前,向城楼之上的守军表示羞辱之姿。只听得见一阵“啾”声,那骑手便落马而死。原来是长水校尉皇甫嵩射杀了他。随后皇甫嵩命手下传言给匈奴来将单挑。那为首的果然缓缓骑马而出。皇甫嵩也命手下开城,孤身一人策马持枪而出。两人同时拍马向前冲去,旋即厮杀在了一起。两方军队都在呐喊助威。只是汉军城楼有鼓,声势显得更为浩大。皇甫嵩也越战越勇。匈奴兵见首领敌不过,便掏出牛角开始吹号。这匈奴首领忽然也变得勇猛了。开始了反杀的架势。皇甫嵩见状,拔枪挑飞敌帽,便往城门跑去。那匈奴首领哪里肯舍,也拍马追来,并发出一种叫声。皇甫嵩见他追来,在顷刻之间勒住缰绳,用尽浑身解数直接从马上跳了起来,并转身直戳匈奴首领胸前。匈奴首领停马不住,其胸口只能向枪尖扑去,随后便落马而死。汉军大呼“威武、威武、威武!”匈奴军见状,即可拉弓搭箭。皇甫嵩立刻提起那首领的尸首挡在前面。汉军见状,也立刻提盾冲出城门。匈奴一声令下,箭如雨下。尽管皇甫嵩有尸体挡住,左臂却也很快中了一箭。但汉军救援及时,用盾挡住了箭雨。匈奴见首领已死,便勒马转头撤退。皇甫嵩又哪里肯舍。立刻换马而上,命长水胡骑与之追杀,其余守城。又因皋狼多山地,且撤兵过于慌忙,匈奴人未跑多远便迷了路,绕了半个时辰,正遇皇甫嵩一军。皇甫嵩一声令下,带头冲杀敌阵,三千胡骑喊声震天,随后大破匈奴,获颅三百余。此役威震西河,皇甫嵩也就在军民心中威信大涨。
张奂特下令表彰长水胡骑。而匈奴叛乱势力得知皋狼失利,有些气愤。便直率主力向皋狼扑来。在有向导的条件下,很快便到了皋狼附近。张奂得知皋狼被匈奴主力困围,便亲自带领主力往皋狼杀去,欲与之决战。皋狼城下,匈奴大军黑压压的一片,如海浪一般。孤城在其间显得十分的渺小。叛军首领得知汉军主力往皋狼袭来,便意速战速决。但其帐下军师却觉得应该将计就计,以围皋狼,而半路劫杀张奂主力,再慢慢灭掉皋狼孤军。叛军首领觉得此计甚秒,便同意了那军师的说法,立即部署了一万五的骑兵埋伏在山地之间。
皇甫节在行军过程中也向张奂表达了对围魏救赵一计的担忧。张奂也确有所虑。皇甫节说:“今敌众我寡,但西河无水草粮食,若拖延日久,当自溃矣。故敌意速战速决,引我主力出击。此必围城打援。将军三思啊!”
“君所言极是,然我等岂可眼见君之虎子死于贼众之手”张奂说。
“死一人而救千人,虽十子亦不足惜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