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刘文叔现身 (1 / 5)
陈牧这边绞尽脑汁的“敛财”,太子王临也没闲着。
太子今年已年满十六岁,陛下给他定了一门亲。乃红休侯刘歆的长女刘如意。
刘歆是新莽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国史研究室主任”,曾为王莽干过这么一件事。
元始五年(公元5年),刘歆作《钟历书》与《三统历谱》。
前者从钟律的考定,以恢复古代的乐律。后者从其父“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的理论出发,考其三代历日,从而探索历史变化与天命的关系。两者后来都成为王莽代汉建新的基础理论。
作为传统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文明表现形态,那自然就是以“道统”为纲。当然这就是为什么历代君主不约而同地选择儒家学说作为统治理论基础的原因,哪怕是做做表面文章也如是选择。
刘歆从天道、历法、经律各个方向为王莽登基奠定了理论基础,陛下除了结成姻亲之外再无比这更好的示好方式了。
王临乘机向陛下再次提出了治河的建议,并将陈牧奏来的治河方略呈给陛下御览。
最后父子俩达成了一致,王临娶刘歆之女为妻,王莽同意陈牧治河。
王临和陈牧其实选择了一条险路,以陛下多疑和刚愎自用的心性,太子王临不宜坚持治河,因为这明显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可是陈牧知道历史上真正打败王莽的就是这黄河第二次改道,再任其漫延下去,新朝将动其国本,更严重的是,黄河下游民众将连续遭受六十余年的洪涝灾害而无人救助。
治河需要上百亿钱,这对帝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可如果说有人愿意治河并承担这些费用,那他离死不远了。具体事例参考沈万三。
王临年少不懂明白这其中蕴藏的暗黑,但陈牧作为史学研究者,遍览君主专制史上的残酷与无情。
但他没得选,或者说有时候,看似不利的选择其实是最优的选择,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不管怎么说,沈万三也是帮朱元璋修筑完南京城墙之后才被诛杀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