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2 / 2)
农民家地里长出来了大烟的消息传到了杨学令大人的那里,学令大人不敢懈怠,匆匆忙忙带着官差,主簿,前来查看情况是否属实。他们来到了地里,站在一旁研究这是什么鬼,杨学令大人气急败坏的说,咱是拿你上吊呢还是拿你下油锅,鸦片你也敢栽,你不要命了咱还要乌纱呢。
张三回答,咱也不知道它就是鸦片,大毒草呀,开春的时候被人误丟在了辣椒籽里,还有一些番茄籽,一些是茄子,籽粒这么小,咱怎么能够看出来呢。
杨学令说,你家秧苗是家里去年自家栽的吗。
张三说,不是,新从街上买来的。
学令问,街上何人所卖。
张三说,最近没有看见这个人了,估计到别处卖辣椒籽去了,大人,你得抓住他,不然,又要陷害不少的无辜呢。
学令说,妈呀,俺的个乖乖,一点儿线索没有,咱啥地方抓他去呀,大海里捞针吗。由于地域文化交流的频繁,许多学令在遇到稀奇古怪的事情时就会用一些别的地方的语言来嘲农一下,比如俺,吾,在下,鄙人,愚人之类的称谓曾经混用在不少地方。每一次混用总让大家捧腹大笑,只有老百姓墨守成规。又是一桩无头案。你赶紧给把秧苗拔了。噢,还是咱自己来拔。
学令拔了秧苗,提着回了学令府,农民被抓去了,要看押三天,打十大板子才能放出来。
张三的媳妇提了两只鸡去贿赂学令,想让学令大人在打自己丈夫的板子的时候力气放轻一些,还有就是关押的时候,不要上枷锁,像犯了大罪一样,免得将来死了到地下去没有脸见祖宗的面,他们的祖宗可都是一等一的干净,善良,没有犯过罪,打过架,偷过东西,抢过劫的人。
学令大人如果答应了,当晚就应该把鸡宰了,下锅,如果不答应,第二天一定会让主簿把鸡原模原样的送回来。为了证实一下学令是否答应,张三的媳妇留在学令府大门背后窥探究竟,学令看来是答应了,当即就让家丁给鸡拔毛,要煮鸡肉吃。学令大人则从屋里抱出几棵从老农家地里拔来的禁烟大烟苗自顾自的掐着,又拿了一个小簸箕来,把烟叶,烟杆掐小了放在簸箕里。鸡拔了毛,喷了火,洗净了,剁成为块儿,然后混着大烟一锅煮着,那一晚,李婆看见学令大人一家吃得欢欣鼓舞。李婆暗想,妈的,学令大人也太欺负人了,怎么他家吃就不犯法,咱家种就犯法了。不过这个东西学令家吃也不见得有什么副作用,人还是官,钱儿还在兜里,还比别人家威风,回去也这样干,咱家里虽然没有经常吃鸡,逢年过节总要宰一只来解馋,就逢年过节的时候效仿杨学令大人家的做法炖鸡肉吧。学令大人的做法不胫而走,让老百姓知道了,争相效仿,鸦片于是屡禁不止了。到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一度酿成了鸦片战争……。
嘉庆皇帝在位之时,鸦片还禁得住,民间连烟草也禁了大半边,后来为什么禁不住了。嘉庆皇帝在位之时,白莲教起义即使再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不是也被扑灭了吗。还有农民起义,即使再风生水起,也只是全民游戏,种地思想,普及天下而已,没有把矛头真正的指向清廷,指向斗争中心,大家所想,仅仅是过上衣食无忧,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田野里种地,山上放牧,不向任何人交税,不受盘剥而已。后来又引申到了大家的子女,婚姻不受欺骗,不预订给谁家当丫鬟,小姐,童养媳之类。比如,当官要经过老百姓的同意,要进行普选,不是一人说了算之类的想法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思考过。农民政权在迂回曲折中艰难前进,道路是渺茫的,前途虽然是光明的,大家过的是现世生活,不是理想主义生活,很多人一生就活在当下里,所有这些,都是嘉庆皇帝的招架里强,把农民的思想弄成为这个样子,包括起义了还是这个思想。所以说,嘉庆皇帝确实是一个英雄。
无论天下英雄如何英雄,皇帝也如何英雄,守在戎州,中甸,枸县,官州,凉州,齐王永远是齐王,一座推不倒的山,农民军的大英雄。
齐王让丁壮牵马来,一行人也兴致勃勃地陪同,大家拿着弓箭,背着板斧,到林子里打猎,过逍遥自在的山里生活。
第二天,齐王撵着羊到坝子里放牧,看到山里有一种花朵开放了,单单独独的几朵花儿,百草丛中尤其惹眼……。
傍晚时分,放羊回来了,齐王带着丁壮去了官州,多年来,农民军赶路都是天黑之后……。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