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1 / 4)
一年一度的秀才考试又开始了,满过了十八岁,孔地瓜也在考试的名列了。二十多个学生严阵以待。各自坐上马车,带上粮食,行礼,拿上介绍信,去县里衙门考试。从马甲沟学令府到县衙有一百多里路远的距离,走路要走四天四夜,还要日夜兼程,骑马的速度快一些,也要一天连两个晚上,坐马车则要三天三夜。马甲沟的学生全坐马车去,去县衙考试的时候,特别在学令府聚了一下,学令大人卢大人请学生吃送别饭,二十几个学生,吃了他十只鸡,还要加小半边羊肉,不过学令大人没有吝啬,他给学生上教育课,告诉学生,清政府如今在和白莲教打仗,需要的是不少的人才。你们考了秀才,要为政府出力,报效国家。
学生问,区区一个秀才,如何报效政府,你不是坑咱们吧。
卢学令说,咱一点儿也没有骗你们。大家不信秀才都是有用的人才是吧。有人才学出众咱也没有请他……。
二十几个学生面面相觑,今天谁没有来。一数之下才知道是孔地瓜。难道卢大人说的是孔地瓜,孔地瓜一向才学出众,还得前任朱学令大人看重,朱学令虽然被革职查办了,孔地瓜也是一个响当当人物。大家可没有这么威风过。
卢大人说,别看诸位都是一般的读书人,将来会大有作为呀。大家去考试,咱派马车送大家去,其他的人咱可不迎送。
学生在学令府里吃了送别饭,又回到家里去准备齐全了行礼。按约定的第二天早上在衙门口集合,一块儿坐马车去县衙考试。单是孔地瓜不知道消息,没有来,孔地瓜已经提前两天去了县衙。
县衙秀才考试那一天,大家在衙门口见到了孔地瓜,学生们又做了一个面面相觑的动作。孔地瓜问,大家是什么时候来的县里。没有一个学生如实回答,有的说是骑马来,有的说是走路来,有的说是坐马车来。孔地瓜问考了试在什么地方吃饭,同学更是不肯告诉。孔地瓜第一次感到了隔膜,他心里想难道要分别了大家就不顾及同学之情了吗。往常大家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呀。
衙门的钟声敲响了,要开始考试了,衙门知县大人亲自出了题目,还交来监班的州府大人审阅了,觉得可行性较强,就开始考试了,题目是:明月清风两相和。学生领到试卷都不知道如何做文章。不过大家心里暗想,既然明月清风都两相和了,说明这个天气一定很晴朗,景色一定很美丽。但是白莲教起义的这一段时间出这个题目未免也太不顾及政治问题了。白莲教和明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明和清能两和一家亲吗,简直是胡扯。很多学生都把思想引申到美丽的景色上来作文章。孔地瓜也不例外,但是后来居然想到了明和清一家把一家干掉同归于尽的事情,反正别人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再说这个想法也没有错呀。和字与合字谐音,还通假。和虽然是和气的意思,合却是归一,等于的意思,有的地方还理解为死掉了消失无终了意思。他的文章也落于俗套地描写清朝地方安宁的场面,这些场面实际是并不存在的,自从白莲教一开始起义地方就没有安宁过。
文章先从南北朝路不拾遗,鸡犬相闻的场面描写,然后写到了地方的善举之事,民风淳朴之类,最后描写到了乌苏里江的一个打渔人靠自食其力发家致富的故事,他发出感叹地方当引为效之,奉为楷模。全文共计一万多个字。洋洋洒洒就写完了。文章后面落了款,交卷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出来衙门,他要回客栈去,吃了饭,睡一晚上,第二天就坐马车回马甲沟去。一个月后,考到秀才的学生名单会在学令府大门口的公示栏上贴出来。
当时,县衙周围已经灯火辉煌,沿街的老百姓家,客栈,店铺,点起了灯火,走在一条巷子里面,虽然有一些冷,还是没有寂寞感。卖糖葫芦的,烤红薯的,小玩物的络绎不绝,熙熙攘攘。
在一处墙角坐着一个摆摊算命的先生。花白的胡子挂在嘴边,脸上皱纹加了一层一层,显然已经上了年纪,还来摆摊算命。孔地瓜走到边上打算和算命先生搭讪一下。算命先生说,你要算一卦吗。
孔地瓜说,你算一下咱是什么命。
算命先生看了一下孔地瓜的脸,青堂印突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显然不是什么好命。
算命先生说,你近期可能要有什么不如意的事。不过万事忍一忍就过去了,人生还是有平步青云的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