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1 / 3)
        江南地方水是最明显的标志物,如果又有山为辅,那就可以称之为好地方了。孔三瓜家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山围着水绕,水围着山转,山不转来水要转。

        这一处村庄叫做卢卜山马甲沟地界。村里有古运河时代就挖出来的河沟,搭建的木桥,石桥,山头还有避风塘,避风塘是一些亭子,庙子。

        马甲沟不远处五百米有一条大河,大河涨水波浪宽,大浪淘沙,翻动着淘淘巨浪。大河不涨水也不可小觑,河水深着呢,浅的也有几米深。河面风平浪静的时候,打渔的渔人撑着木船,一波波从河面驶向远处。和别处不同的是,孔地瓜家周围有山,有溪流,用方言说这叫做人杰地灵。

        马甲沟这个地方如果只有一家人居住也就罢了,什么别致的风景都可以据为己有,在山里建座风波亭,吸引爱看风景的书生秀才来赏景,其间,让大家花几个小钱买一壶茶,一杯酒取悦,赚些个添补家邦不是难事情。但是偏偏不巧,马甲沟一共有十八座山包,十八条溪流,每一座山包周围都住满了大大小小的寨子,不同一个姓。人口多的地方已经达到五十户人家。此外,坝子地周围,还有不少的人家又建起来了房屋,估计繁荣一时的场面又要扩展到坝子来了。

        孔地瓜年纪小的时候家里确确实实是地地道道的佃户,靠种地务农维持生计的佃户,性格就别提有多老实巴交了。

        在马甲沟孔地瓜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像他这样没有受过劳苦的小小少年马甲沟并不多。孔地瓜生得确实眉目清秀,加上激灵劲头很讨人喜欢。

        孔地瓜的记忆里最清楚的一件事却不是家乡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他们村子确实走出去过很多有名望的风儒雅士,据说黄遵宪,王阳明,严子陵,朱舜水幼年的时候也曾经被父母用担子挑着到马甲沟避暑,一住就是几个月,一边还掰竹笋,打山鸡,晒鱼干……。记忆里最清楚的是早晨太阳出东边出来,有鸟儿在家门口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

        孔地瓜从家里提了镰刀,跑到附近的山凹凹上砍了几棵竹子,要做一个篾筛子捕鸟。竹子桶儿粗的要留着打制蒸笼,再说竹子粗了做篾器特别是做篾筛子极为困难,须细一些的最合适。

        孔三瓜焦急地跑去央求到,咱的小祖宗,你才三四岁大,和河沟里飞着点水的小不点鸟有什么区别,无论你的想法多么美妙,在河里画出多美丽的涟漪,总是飞不上云天去,当不了鲲鹏,干不成惊天动地的大事,同样你肯定也编不了竹筛子。别浪费山上的竹子了可以吗。

        孔地瓜迷惑的问,你不是会编吗,你帮咱编一个竹筛子不就可以了。

        孔三瓜一脸茫然的回答,坝子里还有几亩地没有锄草呢,再说野菜也要几天才能收获完毕,一来一去又是忙个个把月,没有时间给你编竹筛子呢。

        孔地瓜央求道,编一个竹筛子需要那么多时间吗,你编一个提篮只要半天功夫,竹筛子的空隙大,你编的时候还可以把空隙再放大一些,鸟儿飞不出来就可以啦,编一个竹筛子时间只要提篮的四分之一。

        孔三瓜说,看你一脸无辜的样儿,给你编一个竹筛子就是了。

        孔三瓜的确手艺不错,说是不错,简直是低估了他的水平了,精确一些要用精湛来形容。几棵竹子在落在他的手里,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是有模有样的竹筛子了。编了之后,孔三瓜坐在凳子上喊,地瓜给咱端茶来喝,渴了,你要的竹筛子咱给你编成了。然后,提着竹筛子试了几下,果然结实,没有散篾,疏松的地方,撂去了很远,还是老样子,结实。

        孔地瓜要去抱着竹筛子捕鸟去,孔三瓜说,你先别忙着玩,帮咱把茶壶提来,咱要喝茶。孔地瓜跑到屋里提了一个铁茶壶出来,茶壶里面全是茶水,上等的福建武夷山小叶尖茶泡的茶水,说是泡其实也不准确,茶壶里的茶叶煮了又泡,泡了又煮,都堆积了半壶了,还是舍不得丢,依旧留在里面。孔三瓜接过壶来,没有用碗装,直接对着壶口就咕噜噜的喝了下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