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关于锔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关于锔瓷
  中国是瓷器的起源地,是瓷器的故乡,以至于连中国的英文名字a也是瓷器的意思!在古代各种精美的瓷器从中国内陆出发,或海运或陆运经历“九死一生”的丝绸之路到达世界各地!并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追捧!据说在当时的欧洲一件瓷器能换几个强壮的奴隶,最崇拜中国的路易十四对中国文化更是情有独钟,还专门建造了一座中国宫殿,完全按照中国风格进行设计和建造,宫殿里堆满了来自中国的物品,瓷器便是里面最重要的物品之一。可见当时瓷器在世界中的地位,说是神一般的存在也一点不为过。

  瓷器坚硬耐磨,更可持久使用,即使是最锋利的手术刀也不会在瓷器表面留下痕迹,可瓷器有个致命弱点那便是易碎,每当一件瓷器破碎后,便无计可施,留着无用,弃之可惜,如鸡肋一般!于是乎锔瓷这一行当就应运而生了!

  锔瓷,俗称补瓷,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尤为陌生。它是利用铜、铁、金、银等延展性较好的金属作为锔钉修补破裂瓷器的一门古老手艺。最早起源于何时已经无法考证,现存最早关于锔瓷的资料是中国名画《清明上河图》,在这幅画中生动的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汴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这幅画里众多的人物当中就有一个正在街头通过锔瓷修补瓷器的手艺人!图中锔匠的扁担一头是工具箱,另一头则是用来软化金属的火炉。可见至少在北宋时期锔瓷这一行当就已经存在了!

  伴随着陶瓷文化千百年的历史脉络,锔瓷这门手艺以“惜物保福”的情感习俗在中国南北大地遍地开花。根据锔瓷打孔时所用的钻孔工具的不同,还发展出了山东、河北、河南三大主要派系。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至于这三种工具的异同之处在此不表,在后面的工具篇会有详细说明!

  到了清代中后期,锔瓷在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原有基础上又结合传统锻铜工艺的技法发展出专供当时八旗贵胄子弟享乐的秀活,也就是所谓的细活。增加了镶边、做件、包口、雕花刻字等装饰手段;所使用的锔钉也在传统双足钉基础上发展出各种花钉、及补贴瓷片法、多层重叠补法、双钉补钉法等多种修补方法!使修补后的瓷器不仅能恢复原有的实用功能,还美轮美奂。甚至有特别拿黄豆、锥子装入紫砂茶壶后加水,利用黄豆吸水后的膨胀力,把壶身挤出裂缝后再使用金、银等贵金属材料进行平锔敲花、贴镶嵌等手法进行装饰的器物。

  这类细活的出现使锔瓷在古玩、古董瓷器的修复上也有了用武之地,锔瓷行当也分为了满足民间生活器物修补所需的“行活”与通过工匠艺术加工为古董、古玩行里的老旧瓷器装饰的“当活”这两种大的门类,为这项传统的民间手艺提供了多元性的存续方式。

  很多人都觉得锔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修复技艺,包括以前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后来随着对锔瓷这一行当的了解,发现不止在中国,在欧洲也是有锔瓷手艺人的!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手里的钱多了起来,所谓盛世古玩,乱世黄金,古董热又逐渐兴起,大量以前远销海外的瓷器又作为古董回流到中国。在这些回流瓷中就出现了不少锔补过的器物。我从来没有见过欧洲人是怎么锔瓷的,但是仅从外观上看,就与国内的锔瓷有所不同。首先是锔钉,国内的锔钉一般由金属丝敲打,或者直接用金属片裁剪而成,大致呈菱形,由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窄变细,且有两钉合并形成一组一组的钉法。整体成扁平,从而使锔钉能紧贴瓷面。而欧洲的锔钉则是直接用金属丝折成,整体保留了金属丝原有的形状,或者稍稍有点扁。也没有两钉组合的钉法!然后中国传统的锔瓷填缝一般用鸡蛋清加上瓷粉混合后填入缝隙,锔钉外表不做修饰。而欧洲的锔钉表面及缝隙上则涂抹了白漆,有可能是为了美观!跟中国锔瓷一样,欧洲锔瓷的起源也早已无从考证,但锔瓷起源于中国这一点毫无疑问!

  然而到了近现代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用瓷已经变得十分廉价,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的锔瓷艺人几乎已淡出大众视线,面临消亡的困境。可喜的是,近些年,国家不断鼓励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年轻人重新拾起了这门技艺,并将其融入了现代的创作元素。这门古老技艺在瓷都又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