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关战事 (1 / 5)
为何将萧家叛乱一案归咎至穆远山和方少昂两人身上?因为这两人一个是因,一个是果。
倘若天德九年时,穆远山身不在南都,萧敬宗也就不会亲赴南都。若萧敬宗不亲赴南都,方弘之独子方少昂就不会随他一起前往南都平叛。而若方少昂不去南都,就不会身死于叛军之中,方弘之也不会记恨萧敬宗,萧家叛乱的流言也不会因此而生。
回想当初穆家酒楼初建时,还只是东都城里一家普通的商户,柜上常常资金短缺,食材也供应不上。待传至穆远山手中时,当初那家穆家楼也已经成了传承三代,约有五十年历史的老店。
尤其是穆远山娶了柳家小姐为妻之后,柳家本也是几代的富商,有了丈人的支持,加上穆远山本身经营有道,穆家楼生意越发兴盛,几乎成了东都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第一楼。
天德九年春,穆远山与柳家老爷在家宴上谈及自家生意,于宴前提出想去南都开设一家分店。柳老爷听自家女婿有这般志向,欲将穆家酒楼开枝散叶,也是极为欣喜。
柳家世代经商,柳老爷深知,若是只在一地经商,所得财富必然有限,如同细水,虽能长流,但终究难以聚财。而如果能放眼天下,开枝散叶,溪流汇聚则为江河,所的财富便如江河入海,源源不绝。因此,当穆远山将自己的规划说出时,柳老爷深感自家觅得了一位贤婿,在宴上就与柳家商行总管说,要尽力帮助穆远山筹划开设分店等事宜。
也许有人疑惑,柳家除了钱财,能帮穆家什么呢?况且穆家几十年的积蓄,既有名望又不缺钱财,柳家再怎么相助,也不过是锦上添花。
其实不然,大虞朝时,曾兴建水利,于西都东北方向百里的河源城外修建运河。大楚开国时,太祖深知漕运的重要性,于前朝的基础上再修运河,拓宽水路,兴建沿岸港口,此举连续十数年,所费财力人力无数,才堪堪得成。此运河自河源而始,流经中洛道,向南汇入南江,向东汇入永河。南江流经南都,而永河流经之处,便有东都城。
柳家商行借水路运货,所及之处便有南都。若穆远山想在南都建穆家楼,依靠柳家人脉,无论是购买铺户,还是打点关系,都能方便不少。况且,有柳家商行的掌柜在南都盯着,穆远山也就不需要常去南都,在经营上也能减去诸多不便。
有了丈人应允,加上穆远山确有此志,安排好了家中诸多事宜后,这位穆家掌柜便携妻子一同前往了南都,穆家独子穆青便寄养在萧府中习文练武。
穆远山与妻子一路南下,游览胜景无数,行至南都时,其时已是仲夏。穆氏夫妇于南都城中得知西都大旱,夫妇二人都是良善之辈,便决定采办物资送往西都,以解旱灾灾情。
由于采办诸事,穆家楼选址之事就略有了些耽搁,等到穆家楼选址定名时,已是季夏时节。铺户以及商税谈妥之后,所需要的就是为这家新的穆家楼定名。穆远山夫妇为此事夜谈数日,最终由穆远山拍板决定,将穆家楼依其妻子柳氏之名定名为瑾鸢阁。
穆氏夫妇着力于瑾鸢阁筹备之事,返程之事一耽搁就耽搁到了初秋。南都素有中秋赏月,放花灯一类的习俗,与东都习俗有些差异。出于新奇,穆远山与妻子便在南都继续盘桓了一段时间,决定等到八月节后再启程回乡。但这一决定,却成为了穆家与萧家祸事的起点。
未及八月,大雪突至。运河上游因大雪结冰,水流骤减,大船难以通行。此时,穆氏夫妇即便想要回东都城,也已经没有船可以回去了。
八月初,户部强征秋税,刚刚开张的瑾鸢阁也在强征之列。但瑾鸢阁刚刚开业不久,资金一时难以周转,税银缴纳不上,于是南都府里的税吏便日日纠缠,每日都在瑾鸢阁里强吃强喝,逼迫掌柜缴纳税银。有了这么一群浑人在店里,往日的客人也不愿来这瑾鸢阁吃酒席,经营的状况也是每日愈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