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章 黑白勾魂使 (1 / 2)
有孙远达带路,李祐一行人的目标便更加明确了一些。
后世在博山设有陶瓷琉璃博物馆,不过那时候淄博本地的瓷土矿、长石矿等原料矿藏早就已经采掘干净。后世作为中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淄博陶瓷的原料几乎全部都是来自于外地供应,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淄博陶瓷的发展和高端陶瓷的制造。
博山陶瓷的历史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兴盛于宋代——实际上中国的陶瓷艺术获得跃迁式的发展本就在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这个时候博山的陶瓷产业仅仅集中在几个小小的村落中,只有寥寥无几的匠人,出产的东西也和精美不沾边,在孙远达的带领下,李祐看了两个窑口,入目的皆是粗陋的陶缸陶罐陶碗,别说精致的艺术品,甚至只有陶而没有瓷。
后世将陶和瓷连起来称呼,但其实陶和瓷是不一样的东西。原料上来说,陶器是用细腻黏土烧制而成,瓷器就要用到瓷土、长石;工艺上来讲,陶器的烧制温度比较低,而瓷器的烧制温度要比陶器高两三百度。这两个方面的不同也造成了陶器和瓷器性质上的差别:陶器易吸水、透气性好、比重小、结构相对疏松;而瓷器则不易吸水、透气性差、密度大、结构致密。
说起唐代的陶瓷,最著名的莫过于唐三彩,但唐三彩是施釉陶器。至于瓷器,如今算是瓷器工艺发展成熟的分水岭,南方这会儿有越窑青瓷,北方则以邢窑白瓷最为著名。
李祐在两个窑口观摩了半天,大致也能发现这会儿博山制陶行业的水平。这会儿很明显还没将本地的瓷土矿产用到陶瓷行业中,只用细腻黏土烧制一些附近民众自用的器具,和艺术品、奢侈品完全不沾边。
不过制陶的工艺算是比较成熟的。李祐眼看着头发雪白、面皮黝黑的精瘦老者从窑中取器,三十几件大小不一的陶器竟然无一开裂,看这老头的神态,根本没有任何的惊喜,完全是司空见惯的样子。
李祐回过头去,问孙远达道:“孙校尉可知在博山附近,有没有高岭土?哦,就是民间所谓观音土。”
“观音土?”孙远达一愣,“似乎是有的,以前听老人说过,没有粮食吃的年月有人吃观音土充饥,结果活活胀死的事情。不过小将倒是没见过,只知道有‘黑白勾魂使’的说法。”
“黑白勾魂使?”李祐面色古怪的看了孙远达一眼,心里奇怪,只听过牛头马面黑白无常,怎么又出来个黑白勾魂使?
正说着呢,便听到不远处一阵嘈杂声传来,没一会儿,一个亲兵便走过来禀道:“殿下,淄川县令江煜晓请见。”
“带过来吧。”李祐颔首道。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清瘦中年人被带到了李祐面前,大礼参拜道:“臣淄川县令江煜晓见过齐王殿下。”
“江县令起来吧。”李祐挥手道,“本王未曾提前告知,希望没有扰了江县令公务。”
“不敢!”江煜晓起身答道,“只是臣之前未曾得到殿下已至封地的消息,未曾到齐州恭迎殿下,还望殿下恕罪!”
“孤王最不耐的便是迎来送往那一套,有那个时间不妨多做些事情。”李祐摆了摆手,道,“不仅仅是你们这些县令,就连你们淄州刺史至今也不知孤王已经到达封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