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气调神大论(1)
原文: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四段话告诉我们春夏秋冬该如何做才能养生,就是应当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力。由于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变化,所产生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变化,形成了春发陈、夏繁秀、秋容平、冬闭藏的物候状态及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物候特点,人们就要顺应四时阴阳的生化规律来调摄精神情志及起居活动。具体做到春志舒畅愉快、夏志活波欢畅、秋志安逸恬静、冬志含蓄宁静,春季夜卧早起、夏季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这一节不仅强调了只有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并指出每一季节的摄养还关系到下一季节健康状况,若违逆之则容易产生下一个季节性疾痛,也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应运到当今社会来讲,春夏季要运动,秋冬季要静止,这与春夏秋冬的外在环境息息相关。现代人以为的养生是在水杯里泡一些“养生茶”之类的,在古代来讲其实是行不通的。就像上文讲到的那样,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方法。就拿睡觉来讲,春夏两季要求夜卧早起,其实也是有区别的。春季的夜卧早起,是由于春季是阳气开始生发但还没有达到顶点,阴气开始由盛转衰,但也没有达到最低值的时间段,虽要求夜卧,但也不能太迟,一般夜里10点钟上床睡觉较为适宜,也就是亥时中段,起床一般在早上6点30分较为适宜,古时属卯时。这个时间段内睡觉既不过多地损耗阳气,也能保证阴气的涵养,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夏季的夜卧早起,由于夏季阳气亢盛,阳气在自然界中的聚集达到顶峰,而阴气达到最低值的时间段,这样就可以在夜里11点钟再上床睡觉,起床在早上6点钟左右。这样一方面最大程度顺应阳盛阴衰的大环境,另一方面也能降低阴气的损耗,达到养生的目的。秋冬两季情况与之相反,秋季是早卧早起,秋季阳气尚未降到最低,而阴气开始生发,也尚未达到顶点,所以夜里9点30分睡觉较为适宜,早上6点30分起床较为适宜。睡觉时间的延长一方面是顺应秋季“收”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最大限度避免阳气的损耗。冬季早卧早起睡眠时间就更长了,夜里9点钟睡觉,早上7点起床,这样一方面顺应冬季“藏”的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保障阳气不被过度损耗。
当然,以上的睡觉时间段也是我个人结合现代人上下班的需求罗列的,有很多专家罗列的要远比这个合理、详细,但是大多数人做不到,那就没有罗列的必要了。可以这么说,工作要干,养生也要养。现在的人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也许就与中医式微息息相关,可能大家都觉得中医是伪科学,不值得相信,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都会有好的收获。从“唯结果论”来讲,只要结果是好的,管他科学不科学的。
PS:这不是正文,这是我写的关于养生的文章,大家感兴趣可以看一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