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2章 情谊羁绊不负赤子之心 (1 / 5)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当初李大德搞没了他大哥的太子之位,使得几兄弟间没有过早的出现隔阂,但他免了兄弟间的猜忌,却没能免去朝臣们选择站队的想法。
当然了,聪明人是不会过早站队的,尤其是在中枢并无太子坐镇的情况下。但无论选择与否,心底对于未来的储君人选总归存在一定的倾向性。
这其中表现最明显的便是柳氏了,一直在对李建成示好,从未放弃。而对已然是乘龙快婿的李大德,却有点两看相厌的味道。
只听了一会儿,李孝基就明白了。
根源还在利益上。
作为目前柳氏“未过门”的女婿,李大德并没给柳氏太多的便利和职权,反而因为其门下施行的政策,变向的削弱了柳氏在河东一地的影响力,收紧了官府的职权。
注意,是官府,而非官员。
比如说原河东太守,现为蒲州别驾的柳昂,看似大权在握,但具体事务却都分散在了手下各部门的主官手里,仅余的收税权,随着秋收的临近也被自晋阳下派过来的税官给接了过去,等于说啥特权也没有。
先不说柳氏这些年有没有瞒报漏税的现象,就算没有,这种不给面子的行为也叫人光火。甚至于最近还有传言说,李大德想把解州的盐湖收归国有,对沿湖作业的盐商加收盐税,彻底断掉柳氏在解县立足的根基。
更别说最近刚刚回归李唐的王屋县,原本掌握在柳亨的手中时,还可作为与洛阳沟通的桥梁,现下也被一纸调令变成了飞走的烤鸭。
蒲州这边的柳氏凄凄惨惨,而反观由李建成坐镇的三川,还一如前隋故事。世家的话语权仍旧稳固,君臣之间也相处愉快。在前者大开绿灯的情况下,还借由两地贸易大赚了一笔。
现下在三川提起唐王殿下,谁不竖起大拇指,道一声贤王?
所以不管柳洋内心的真实想法如何,但在家族利益面前,如何做选择已经很明显了。
用脚投票,都不会选李大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