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十五章 时光遗落 (3 / 6)
而后来的高考成绩表明,当时没有参加足球队的高二年级是我们三届中考得最好的,这也成为了我们以后忽悠新生的玄学,当然,肯定不会完全按事实讲。
原本空荡荡的操场此刻已经聚集了三十几号人,前来报道的新生站成一团聊着天,前辈们则站在另一侧等待姗姗来迟的人。如果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要打群架的架势,电视里一般都这么演的。
后来的事情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黑娃作为球队代表常规性地讲了两句,内容无非是欢迎大家、一起加油之类的套话。比起宣讲的内容,黑娃“独特”的语言风格有趣的多,简单的陈词过程在他嘴里并不十分顺畅,总是磕磕绊绊的,普通话也不流利,掺杂了不少的地区方言,有股子塑料味儿,像极了四五十岁的学校领导的腔调。不禁让人觉得黑娃是不是被兄弟推出来搞笑的,只是从他一本正经的肤色上,看不出脸红心跳。
加入球队不需要宣誓,不需要走繁琐程序,不需要准入条件,也不管你是否会踢球,要的只有一腔热血和日久恒长的坚持。后来踢球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球场也被换新,可这个墨守下来的规矩从没有变过。
之后的环节对于我们一群不会踢球的萌新而言苦不堪言,但对于那群在球场上踢了三年球的老油条来说简直不要太开心。他们从新生中抽了七八个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而剩下的新生自成一队,开展一场美其名曰为迎新的友谊赛。当时的我们并没有看到黑娃与身后兄弟们狡黠的对笑,也不明白迎新的真谛,就按照安排简单地分散站位,迎接一场没有欢乐可言的比赛。
时长为一小时的球赛,我们这队碰到球的时间十不足一,而抽调过去的新生也差不多,绝大多数时间里他们就在门前排成一列观赛,我甚至看到有个兄弟打起了哈欠。我想要是给他们一副扑克牌,也许还不会显得那么无聊。相同的是我们都碰不到球,不同的是,一个没办法,一个没必要。九成的时间里,足球在黑娃他们一众蓝白条的脚下传递,每当我们两个人或者更多人去包夹持球人的时候,足球总会从微小的空隙中到我们身后人的脚下,没有任何占位和卡人意识的我们又调转方向奔向持球人。只是没等我们到持球人的面前,球又到了另一个人的脚下,如此反复。此时路过的人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一群穿着各式各样运动鞋,脸上、身上大汗淋漓的人像追逐饵料的鱼一样追着足球,而另外一群人则悠闲的跑动,静静观看着他们布局谋篇下的情节走向。
我记不清黑娃他们打进了几粒球,但是我永远记得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时,那几个站在门前晒太阳的兄弟缓缓走回宿舍,黑娃他们也收拾背包,像来的时候那样嬉笑着离开。而剩下的人则默契地瘫倒在草坪上,那时的形象啦、面子啦,都不重要了。一直以来我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描述当时的心情,后来一个网络热词完美地贴合了我们的心境——“太难了”。那场比赛绝对是我这辈子踢得最累、最无力、最生无可恋的比赛,以至于现在仍记忆犹新,从那以后我也知道了在体育的世界里虐新才是迎新的真正含义。之后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畅意离去时,我总会回头看看躺在草坪上的新生,就仿佛看到了当时的自己。
之后的每一个周六,我们都如约到球场参加训练。有时候骄阳似火,有时候细雨绵绵,有时候秋霜仍存,有时候残雪未消。球场上也不总是有很多人,自第一次集体见面后,新生似乎觉得没什么意思,便来得少了,高一时三十多个人,高二就只有十来个,其中七八个是我们班那群一起踢球的;高三年级的学长来得更少,因为他们要面对每周一次的考试、繁复细碎的复习、对未来和前途的抉择,可有个人在他的第一个高三,从来没有在绿茵场缺席。
第一周如果算是让我们感受到足球的魅力,之后是日复一日的的基础训练,而黑娃则是我们那段时间的教练。
每次我们到球场的时候,黑娃已经提前借好了训练用的足球和标志桶摆放好,静静地等待我们的到来。换好装备后,他带着我们开始热身跑,最初是五圈,后来慢慢变成了十圈、十五圈。刚开始的时候,除了黑娃跑完能不累不喘,其他人都会缓上好一阵。但是慢慢地,大家都够把几千米跑当作寻常便饭。热身完毕就是传球、停球、射门的练习,一般会持续半个小时,量不是很大。另外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是颠球,也是由黑娃来教。他是球队里颠球最好的人,没有之一。圆滚滚的足球在他脚下十分听话,只要不是黑娃想停下来,足球就在他两只脚有节奏的摆动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每次问他颠球秘诀,他总说经常练就会了,可能是我悟性低,三年后我的颠球还是不及格。常规训练后,会有半个小时的对抗训练,也就是实战练习,这是我们最喜欢的环节,毕竟光说不练假把式,面对空门始终没有锻炼门将来得刺激。
我的整个高一上半段就是前五天在书海遨游,看不到尽头的那种;周六从天亮开始期待上午放学去踢球,下午期待着放假,迫不及待的那种。
2016年如春风拂面般过去,黑娃记不得这是他第几次感受时间的白驹过隙,他放下了自己背回来的一摞摞试卷和习题,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手机关机,闹钟静音,想要好好思索那烦人的高考。
老班说:“能走的话就走,先别管学校背后的荣誉和级别,最起码先到大学感受感受。”这句话一直在黑娃的脑子里盘旋,久久挥之不去。
高三开始,老班让每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大学写在墙上,半个学期过去,他发现自己似乎离那个目标很远,远到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任他怎么跳也够不到。两百天宣誓的时候,他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稳定得让人看不到希望。他觉得自己在一本扎堆的班级里找不到存在感,全班六十多个人,每个老师记住他名字的方式竟然是通过稳稳当当的排名。而家里,父母都希望他能上一个二本以上的学校,这样出来可能才找得到工作,可是他凑了凑自己的分数,还差好远。别人在谈论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而黑娃在寻找最偏僻低分的本科,别人在期待诗和远方,他在探索安葬青春的理想。
那年春节不好过,那年的烦恼连成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