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中德走向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中德走向 (2 / 2)
        伍茂祥在外交界崭腾头角到现在可以成为英国大使这当中固然有他个人的努力奋斗但也和他地家庭背景是分不开地。伍氏家族可以说是和谭延最早接触地大家族势力在晚清时代伍氏家族最多不过是像胡雪岩一样的角色。实上伍氏族两百多年的发达史再到鸦片战争的灰飞烟灭。也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胡雪岩这样的商人角色出身的政治经济势力在朝廷大佬的心中根本就是一个夜壶的角色——用到了就拿过来。不用了就扔出去。

        不过谭延这个现在晚清政坛上的怪胎却没有遵循中国传统政治规则。他对伍氏家族是实打实的当作盟友地。而谭延对伍氏家族的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获了伍氏家族倾尽全力的帮助——谭氏资产之所以能够发展的这么快。这和伍氏家族是有着直接联系的而在国外采购先进机械设备越来越困的今天。伍氏家族总能够出色的完成各种采购任务。

        伍茂祥做为伍氏家年轻一代的佼佼者。回国效力在国内发展自然受到了家族地重视他本人也受过良的教育。工作成绩非常出色。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伍氏家族地主力量开始又转回到国内。对国内的化工业重型机械制造业矿产开发金属冶炼业船舶制造业金融业都有很多的投——现在中国脱离传统的百'商业投资现代重型工业的人很少。中国目前重工业方面的两支最强大的私人资本力量便是谭氏家族和伍氏家族。

        伍茂祥及其背后家族与中国总统的关系并不是什么多隐秘的事情英国相关部门早就对他很重视。

        英国阿斯奎斯首相接见伍茂祥之后不到十五个小时。中国同意就东云级战列舰的出售问题开始与英国展开秘密谈判。谈判地点就放在伦敦。伍茂祥是中国全权1表。因为伍茂祥的原因朱尔典在中国的成绩就的微不足道。再加上伍茂祥提出朱尔典在中国的一些“不检点”行为触及了中国领导人的私人生活朱尔典已经不适合在中国继续工作。希望英国当局更换驻华大使的人选。在一个月之后也就是1905年二月。朱尔典黯然离开了他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中国回到英国的家乡。

        谭延虽然同意就东云级战列舰售问题和英国进行谈判。但是他是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与英国人进行讨价还价的机会的。至于德国方面他已经准备了更好的“礼物”——说实在的。谭延并不看好德国海军。即便德国海军的无畏数量与英国拉差并不是很悬殊。但是这不意味着德国海军就能够战胜英国海军。就战略上谭延更希望德国的陆军发挥其百分之一百二的能力。让英法俄在欧洲地面战场上充分的被“放血”。为此他准备安排一次军事演习给德国人看看什么是真正的“陆地狱”。其中的几样产品就是推荐德国陆军

        武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因为中国拒绝出售东云舰给德国带来的不快。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不过中|的思想变革却一直没有多少起色——并非是思想界变革没有发生。而是在谭延看来他超乎寻常的推动历史发生了转折。这种转折仅仅限于国家实力层面上。对于中国百姓思想观念。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并没有起到转折性地作用。

        谭延对于中国统思想观念并不排斥。他也不认为中国漫长的停滞不前甚至是落魄到被昔日蛮夷任意欺凌的地位是传统思想的错。思想没有错错的是人——当年张之洞甚至是父亲谭钟麟岳父方翼在谈论中国传统思想时候经常强调的一点。他对满清故旧是有些凉薄了些。不过最终他有搞历史清算就算是将慈禧光绪等人投入劳改**也没有安排体力劳动。只是简单的劳动意思意思就行这总比中国传统上失去江=就掉脑袋的结局要好的多。

        对于德国的政策就难在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上了——除了胶州湾事件之外。中德之间地交大致上都是较积极的。与英法日等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相比。德国|点“瑕疵”就显的微不足道。不过未来的欧战谭延死活是不和德国绑在一起地。对德宣战才是对中国最有利地道路这样可以在后地和会上获的更大的发言权。

        不过对德采取强硬措施是不附合一贯以来中德之间交往的“主旋律”的。在中国知识分当中。不管是旧的传统知识分子还是接受新的西方教育体制出来的新识分子。对德国的感情远比对英法的感情要友好多。

        “文官”系统中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深受德国响的“武官”系统了谭延就算在扩编各大军区实力上明显偏以曹为首地**力量甚至成立“大中华军”就为了中国参加欧战所使用的军队。但这些都不能解决本上的问题。

        对德出售东云级战列舰是会彻底的罪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这样显眼的武器在政治上是绝对不能出售德国的。况且德国出价未必能够满足谭延的要求目前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国利益至上”地意识还并不明显。传统思想下如果中国对德采取强硬措施。那就是一种道德上的背叛。这种后果极为严重。沈静等人都曾隐晦地提出过警告。其实这种思想上的分歧反应到政治上便是“原则政治和“利益政治”之争。做为中国的舵人谭延已经不能用前混迹晚清时代的那套政客把戏来做为自己的指引政治思想。正是心中在这样的矛盾。对于一战中的既定战略路线。谭延才如此犹豫了好几年。

        中德之间军事交往尤其是陆军的事交往异常密切。这种交往已经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国家关系层面。中国的“中德毛奇陆军高等军事学院”中有很多教官都来自于德国参谋部的优秀军官。这些年轻优秀的德**官秉承了毛奇时代德国总参谋部的一切优良传统。而德国驻华使馆的武官也是在德**界颇有名望的人物。绝非是简单的摆设。

        中国要为德国准备一“新概念”陆军军事演习德国自然不可能派出强力人物亲自出观摩但是中国的德国陆军人员有分量的多是。现在德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是|毛奇当年“奇陆军高等军事学院”开学典礼的时|他虽然不曾来到中国。但是还是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贺电。对于这所学校的德方军事教员的派遣还是极为用心的。其中不乏他所看重的心腹——这场军事演习的德方观摩人员主要就是由这些军校教员组成的军团。

        演习是在陕西中部的一个丘陵地区展开的。在演习当中。中国陆军几乎将现在正在服役的种武器装备来了一次大检阅。单纯从武器方面而言。中国陆军的武器装备几乎和德国陆军不相上下。不过论火力猛烈程度中国陆军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当年海参崴要塞外那场惊天动地的大炮击举世瞩目尤为难的的是中国还有那次炮击的影像照片资料。十二寸型榴弹炮更震人心魄。

        武器虽然难的。但是更令德国陆军非常感兴趣的是参加演习的中国士兵对于炮术的运用已经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地步——“爬行弹幕”“火光测距”“音响距”步协同”……中国的陆军同行们显然对于炮兵的理解和应已经远超过他们的认知。在中国陆军中火炮型号多种多样。并且有着明确的分工。是欧洲陆军界所不具备的。火炮技术的发展和战术上的发展都很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