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拜神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六章 拜神 (2 / 3)
        “陈宇盛那边已经在死牢里挑选了足够多的死囚,到时候他会做一些安排将这件事做的滴水不漏……干掉这些日本间谍并不是难事,关键的是必须从他们的手里得到更多的日本间谍的信息,据我所知日本向我们派出了大量的间谍,甚至我们的工厂中也是他们的目标,这些大量的基层间谍以各种身份存在,其中不少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偷渡过来的,来到中国后伪装成平民的身份在四处活动……只要弄到这些基层相关间谍的信息才是此次行动

        ,杀这些人可绝对没有什么后患,只要弄到这份名单手!”

        “那对德国人谈判那边怎么办?”

        谭延闿笑了笑说道:“德国人那边无论内外该做的事情基本上都做得差不多了,各路神仙该拜的拜,该敬的敬,慈禧太后那边通过内务府送了一百万两白银,明面上是对长禄说从海军款项中的利息所得,实际上是从美国人那边捞来的……长禄、荣禄、大公主、李莲英、张萌桓、刚毅、徐用仪、孙毓汶……这些人多则像荣禄那样十五万两,少则像张萌桓两万两,如果这样布置下去那些不开眼的人还给我设绊子,那说不得我也要反击了!”

        为了保住胶州湾,谭延闿可真的不惜血本从慈禧太后往下依次开始大规模行贿,北洋从美西战争中获利甚多,这些利润前后加起来有一千四五百万两之多。与本金不同,这些还都是“帐外帐”,到底怎么入账都是谭延闿一人说了算,无论怎么挪用都不算是****。

        况且本金是通过正规途径存入工商银行,明里是生息,暗里是投资。

        走慈禧太后内务府的账目是存款生息,孝敬给各位军机大臣、大公主、恭王爷的都是走北洋的“冰敬”,这些都是明面公款“洗钱”。谭延闿估计这么行贿肯定会让翁同龢得到风声,先暂且不说张萌桓与翁同龢之间地关系如何走向。就是翁同龢肯定会来行使户部的权力查北洋海陆新军新舰的款项,早些将必要的多余款项“洗干净”也好走上正规。

        沈静是谭延闿身边最为亲密的幕僚,谭延闿的大规模行贿其中像张萌桓、长禄几人都是他亲自出马来搞定地。虽然送出去的银子数量巨大,确实让沈静感到有些心痛。不过一直充当谭氏父子幕友堂核心人物的他,对于大清政坛最顶级的政治博弈角斗场上地规矩还是非常清楚的。正如谭延闿所说的那样,各路神仙该拜的要拜,该敬的要敬,只要能够达成自己的意图,银子并不是问题。对于这个道理,沈静作为一个幕僚心中对此深以为然。

        与李鸿章不同。谭延闿认为自己这次谈判应该不会有多大地风险,李鸿章甲午战败是墙倒众人推,这也是曾李两代师徒跟朝廷中央玩“恐怖平衡”的结果——即便在严重损伤国家元气地情况下,满清统治者也不会放过彻底瓦解湘淮两系的机会!

        谭氏父子算起来也是近两年来窜起极快,实力扩展的快但相对于曾国藩和李鸿章这样励精图治一辈子所奠定的湘淮两系而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准确地说这也是谭氏父子毫不犹豫的倒向慈禧太后。使得谭氏父子身上明显打上了“后党”的痕迹才会不招致朝廷地猜忌。

        按照谭延闿和李鸿章相互商定的谈判要点,考虑到旅顺造船所新一代的战舰服役,所以他们并没有主动寻求开启中德胶州湾事件善后谈判。只是为了表明大清帝国没有虐待俘虏。将所有的德国俘虏全部集中到天津小站兵营中,新闻记者和各国领事外交人员都可以在确定身份之后随意探望俘虏,一时间小站兵营的俘虏区域倒更像一个动物园,这令德国颜面扫地。

        德国方面似乎终于在本土内部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令谭延闿庆幸的是威廉二世皇帝这个自上任以来一直持积极强硬态度的现任德皇终于在最后没有选择派出舰队再和中国干一场,而是选择了派出谈判代表团,德国驻华公使海靖为谈判负责人在代表团到达之前先和谭延闿与李鸿章进行筹备会谈。

        德国的反应让谭延闿连呼侥幸——从德国本土到中国,谈判代表团至少要走上一个多月,如果考虑到代表团成员姓名中带“冯”的贵族成员,可想而知他们就算急也不会让自己太过辛苦。这中德谈判哪怕是等代表团来到中国的第一天便签署正式协议也要等两个月以后了。

        完成谈判达成最后的协议的过程对谭延闿而言拖得越长效果越好,因为他可以在俘虏释放问题上有更加宽泛的尺度。海靖从武汉赶回天津的时候已经是胶州湾事件结束半个多月了,在天津中德双方正式展开谈判,争取在德国正式的谈判代表团来之前,中德两国就胶州湾事件能够达成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益保障的草案协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