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廷议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廷议 (3 / 3)
        不光是翁同龢在注意光绪皇帝,谭延闿也是极为关注这个在历史上颇受争议地年轻皇帝。与翁同龢不同,谭延闿关注光绪皇帝是想推测戊变法的可能性,据他所知康有为到现在还没有见过光绪皇帝,还是在四处寻求机会,而翁同龢就是一个重要门路。在政治上谭延闿是绝对不会和光绪皇帝站在一起的,就在他写《熙宁变法得失》一文的时候,谭延闿就意识到光绪皇帝充其量不过是另外一个神宗皇帝,甚至在各个方面而言距离宋神宗都差了不止八条街。

        颐和园议事,由于翁同龢势力太过单薄。也是谭延闿的功课做的够好,至少现在朝廷对胶州湾事件的反应还在谭延闿的控制之中。翁谭俩人在慈禧太后面前的短暂交锋并不是他们之间第一次过不去,但是这样面对面的对抗却还是头一次,翁同龢对谭延闿感到棘手地同时,谭延闿也深刻体会到了李鸿章当年的苦处——翁同龢站着说话不腰疼,无论怎么样他都不会受到损失。但是却可以轻易让你很难受。

        不过谭延闿终究还是赢了这一局。当然翁同龢并不是阻止他还击德国,翁同龢的态度就是这样。碰到大事发生的时候你很难测度他内心真正的主张,就算在甲午年的时候翁同龢曾经高调主战。但是洞悉他内心想法地李鸿章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借机逼宫而已,我们地翁师傅在内心中永远没有自己的主张。更惶恐有“立场”而言了。

        “贤侄,德国人这一次吃了这么大地亏,这仗就真的这么结束了么?!当然。老夫虽然办了二十多年地外交,但贤侄之能老夫心中还是非常清楚的。纪孟他办工厂还可以,这外交地事情他也说不清楚……”李鸿章安稳的坐在太师椅上,手上拿着一杯茶慢慢的边吹便悠然问道。

        “老相国,说一句托大地话,晚生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呵呵,外人都看到状元郎的风光,不过却有几人能够做到你这般谨慎,谋定而后动,君子不立危墙……”

        “老相国过奖了,谋定而后动乃是外交第一要务,准确的衡量德国的实力,并且做出了最坏的打算进行推演……当然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若不是老相国从中美言,皇太后那关可不是这么好过的……”谭延闿坐在一边恭敬的说道。

        “贤侄,你也不用恭维老夫,先说说你的打算吧!”李鸿章挥挥手说道。

        谭延闿坐正身体说道:“其实晚生在第一时间便从山东赶回京师,就是向朝廷要这个与德交涉的职位的。以晚生之见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德国有实力再次发动进攻,但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形势上都已经让它驴技穷……先不说各国列强如何看待这次胶州湾事件,单单晚生手中的这些俘虏就足以让德国不敢轻举妄动,再辅以收买英国等国列强,分化这些列强使其无法统一行动,此事的关键就剩下外交交涉了,这也是晚生最为关注的,也是晚生这么急着赶回京师的原因……”

        李鸿章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么说来贤侄真的想要和德国人硬扛到底?!”

        “胶州湾事件我大清大获全胜,此时内外对我大清而言极为有利,此次晚生还是老相国的帮手,难道老相国不想借此机会洗刷前辱么?!”谭延闿见李鸿章又有些“犯软”,便从旁策动。

        李鸿章听后倒是沉默了半天,谭延闿也倒不急,事实上他心中非常清楚,如果朝廷中有人反对对德强硬的话,那第一个应该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最为推崇德****事,对德国武器也是最为崇拜,指望李鸿章和德国人拼命,那倒不如期待母猪上树——即便在这样极为有利的情况下,老李最担心的还是德国本土强劲的军事实力。

        正因为谭延闿理解李鸿章,所以他明白给李鸿章摆出了两条路——你下了这个决心,自然由我来为你策划,成全你的名声,洗刷你在甲午战争后的卖国贼名声;若是你退的话,那说不得现在就干脆和我撇清关系,安稳的南下做两广总督去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