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远交近攻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远交近攻 (3 / 3)
        李鸿章摇摇头说道:“组安你都说得那么清楚,若是老夫现在还认为俄国人靠得住,那老夫未免也太过昏庸了……”

        谭延闿笑着说道:“只要老相国相信即可,朝廷其余诸公他们相不相信,

        不在乎的……”

        李鸿章和周馥听后不禁有些愕然,对于谭延闿这句话有些摸不到头脑,而只有谭延闿才明白,如果李鸿章真的能够听得进去的话,那也算是挽救老李同学的晚节了。而只要老李真的相信俄国对于中国的野心,那以后还要继续主导中国外交地李鸿章。无疑会受此影响,在和俄国人打交道的时候多多防备一些,减少给予对方可趁之机,这也就足够了。

        “没有足够的劳工,在东北过路继续纠缠不清——哼哼,我就不相信你这条铁路还能够修的多快?!”谭延闿心中冷冷的想到。

        谭延闿明白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置于俄国财政大臣维特的掌控之下,有这么一个强力人物推进铁路工程,西伯利亚迟早要修到海参崴。这已经成为定局是谁都无法阻挡的。不过谭延闿却认为这条铁路能够修成是一件事。多会修成又是另外一件事——俄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领土最为广阔的国家。即便现在有没有失去蒙古地中国,其面积也是无法和它相比地,但是俄国人还是有一个致命地软肋,它可不像中国,它的人口和它无比广袤的领土不成比例。

        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样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铁路,据说在海参崴上车前往莫斯科,要在火车上渡过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才可以。谭延闿不知道自己前生在中学地理课本上的记述是不是真的。但至少说明一个问题——这条铁路非常非常地漫长,他无法相像靠这个时代的俄国,如果全是由俄国人来施工,那俄国的工农业是不是会面临崩溃的局面,要知道俄国在两年前持续了三年的大饥荒,调动如此人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修筑铁路,是不是有些天方夜谭?如果他没有相错的话,就像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向法国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一样。俄国地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是有中国工人参与地。仅靠俄国人自己来修筑显然是不现实,况且中国劳工的价格便宜,清****的政治地位如此低下。就算劳工出现大量死亡,俄国****也不会拿清****地抗议不当一回事,更何况清****未必会提出抗议!

        “给西伯利亚大铁路来个釜底抽薪,这条铁路是可以修成,但是那要在很多年后……”这便是谭延闿对这条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的铁路的真实想法。

        “今天来拜访老相国,晚生还有另外一件事想要寻求老相国代为解惑。”谭延闿避开了继续讨论外交政策,这种事情只要给李鸿章打个预防针就可以了,以后不管是俄国还是德国,或者是其他列强国家来打北洋目前几个重要军港的主意,他都会毫不犹豫的想办法在陆上给予对手痛击——海上打不过你,陆上还没有这种可能么?只要让你短时间内不能得手,放在国际上就可以赢得国际干涉,就算再为不济终于导致不可收拾的结局的时候,自己奋力抵抗也不会落下百世骂名。

        做为执掌北洋时间最长的李鸿章,谭延闿只是希望他能够听进今天自己对他的劝告,不要对俄国或是德国抱有太高的信心,若是李鸿章自己还是听不进去,那以后两人再见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而且谭延闿既然已经决定抗争,以后事件发生后,他也用不着再往这里跑了。

        “组安但说无妨,若是老夫能够说清楚的,决无保留!”李鸿章正色说道。

        谭延闿听后也不再客气的说道:“光绪十一年六月(农历,公历是七月四日),福建按察使裴萌森主笔,与左宗棠、穆图善、张兆栋、杨昌睿**《试造新式兵船疏》,除了总结了马江之战得失之外,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认为我们可以自造新式兵舰……”

        李鸿章听后脸色一下子变的苍白,在沉默了很久之后慢慢的说道:“既然组安提起这件十年前的事情,能够弄到《试造新式兵船疏》那也肯定弄到了老夫所上的奏章了?!”

        谭延闿点点头说道:“老相国明鉴,十年之事今日再谈当然不可能挽回什么,当年裴萌森和左宗棠的奏章上,那位也曾留下‘筹办海防二十余年迄无成效?即福建所造各船亦不合用,所谓自强者安在?!此次请造钢甲兵船三号,着其拨款兴造,惟工繁费巨,该大臣务当实力督促,毋得草率偷减,乃至有名无实……’之语,谁又能够想到十年之后那位才是造成北洋水师数年未曾寸进之人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