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诱饵 (3 / 3)
这个强国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国家体制的变更更是使国家陷入了长时间的衰弱阶段。只要中国能够把日本给压制住了,那以后的变数可就太多了,虽然也会朝着更加糟糕的道路上前进,但是总比已经“确定”的历史要好得多!
尽管和张佩纶接触不多,以李经方灼灼逼人的态度看来,张佩纶也是经历过风浪的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也会进行反击。可惜张佩纶和李经方有着太多地不同。都是从科举那一套出来地,但是李经方有着三年英国和三年驻日使节的外交经历,其外交事务就是十个张佩纶绑在一起也不是李经方的对手——在谭延闿看来若是以张佩纶地资历。或是搞搞官场上面的阴谋还是可以的,但是外交事务绝对不能够由他来主导,那可就变成外行领导内行了。
北洋水师已经有一个丁汝昌了,丁汝昌是爱国,好像在甲午战败后自尽了,但这并不能够抵消他在战争所做出的错误决策。好在那是战术层面上的。就算输了也未必把内裤都给输掉;这北洋核心是战略层面上的,要还来北洋水师那一套,让张佩纶这个不懂外交地人来主导,那可就万劫不复了!
谭延闿在北洋待的时间不长,但是就这么几天里他却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李鸿章这么精明的人居然有意让他的儿子向外交方向发展,李经述接触不多也就算了,不过这两兄弟那一口外语可不是盖的,李经述不过露面两三次他没有试出来。但是李经方那可是地道的五国外语牛叉的很。哥哥都成这样,那弟弟也不会差到那里去,估计李经述还是要走李经方那样地外交之路。
这个时代官场上的聪明人物都视洋务为肥缺,因为洋务有着大把的银子可以捞。不过却视外交为“畏途”。典型的例子便是大清驻英国第一届公使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列强地先进技术以立富强之基。结果遭到了保守派的严酷打击,就算回乡也被家乡人骂成洋奴、汉奸、洋鬼子……这个时候地外交官不仅离家千里饱受思乡之苦,国势衰弱受洋人的气不说,回到国内还要被“正人君子”动辄以“卖国”相讥——这简直就是腹背受敌啊。最要命的便是清廷朝三暮四,这些外交官在这个时候就等着活活被累死了——夹在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正是这个时代外交官的恰当写照。
“以李鸿章的见识不应该犯这样‘常识性’的错误啊,自己主持大清外交卖国不算,还要让自己的儿子也要背上这个骂名?!世人都骂老李卖国,可是有必要把自己的儿子也推进这个‘火坑’么?这到底是老李迂腐呢?还是有胸襟?!”谭延闿看着坐在太师椅中的李鸿章,心中暗自盘算着。
“伯行的意思是在朝鲜给俄国人一个出海口为代价了?!”张佩纶脸上不动声色的说道。
看着有些儒雅风采的张佩纶,谭延闿也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兄的养气功夫,无论在什么时候张佩纶都是这种淡定的神色,让人看不出深浅来。“只是不知道他当年在南洋与法国交战的时候率先逃跑,那个时候他是不是也像现在这样呢?”谭延闿心中有些恶意的想到。
“那对于俄国来说,这么一条铁路是非修不可了?!”李鸿章终于打断了众人的交谈,站起来也走到地球仪面前说道。
“可以肯定的说,无论中日双方谁把持了朝鲜,都免不得因为这条铁路和俄国人打交道,以俄国人的作风看来,为了这条铁路就算发生战争也不足为奇。不过有一点要说的是,俄国人的铁路终点暂时放在了海参崴,能够得到朝鲜的出海口对于他们来说是最为理想的。幼樵兄所说的引狼入室也不无道理,但是俄国这条狼就算你不引他也会进来,以小的代价换取朝鲜的安宁在目前来看应该是比较划算的!”
“那英国那里该怎么办?先前已经尊中堂嘱托和英使欧格纳洽谈过了,英国也表示要站在我们大清这一边了……”张佩纶说道。
李经方听后看到李鸿章的眉头一皱,知道自己这个养父对英国人太过迷信,总是认为英国是列强之首,俄国人要是碰到英国人会选择退让。先前就这个问题他和谭延闿也讨论过,其实原本他心中对请英国调停也是颇为寄托的,但是英国人的胃口实在是太大,恐怕要价比德国人更高。再加上这几年英国从各项条约中在关税问题上一直不松口,朝廷压制北洋希望能够调高关税,北洋自己出于洋务的考虑也是有这种打算,但是几次和英国协调下来都不成功,有这样巨大的矛盾在前,英国人会真心为北洋着想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