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不知进退必死无疑 (1 / 2)
“参见陛下~”一众声音响起,皇帝姒吉成才从御案上抬起了头。看着下面跪着的众人,缓缓的道:“都平身吧,李丰收给左相和南柱国公看座。“
老太监报了声“奴婢遵旨”,就退到外间去取椅子了。站着的众人此时也自觉的分成左右两列站定。皇帝左边是已左相易周处为首,依次是右相魏方知和军参处的诸位。右边呢就两个人,为首的是南柱国公公孙止,和此时正搀扶着他的吕南风。
片刻后李丰收领着小太监取来了座椅,左相和南柱国一人一把,都坐下后。皇帝才缓缓道:”昨日夜半,北芒山地龙翻滚,顶山湖决口了。“说完眯着眼看着下面众人,片刻后才又继续道:”山洪入了丰河,贵富满三卫没了。“
这后半句话像晴天霹雳一般,把台下众人的脸色都震了个苍白。只有南柱国靠着椅背闭着眼没什么反应。
魏方知和左丞相对视了一眼,然后从队列里走出,冲着台上皇帝行了一礼后道:“启奏陛下,贵满富三卫屯有北疆七成的兵甲,八成以上的粮草辎重,应立即让其余各卫分派人手予以救援。不然光凭三成备甲兵的卫卒,恐怕北卫有失。”
皇帝目光深深的看着魏方知冷冰冰的道:“没机会了,北狄人南下了。”
魏方知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一时词穷,脑子里无数线条七拐八扭的纠缠在了一起。大夏国为了防止边军生变,平时只配三成兵刃甲胄,粮草物资不足月余。只有冬季冰封雪埋之前才配到六成兵甲,四个月的粮草物资。此时正值**,北荒山上的前卫和中卫必是平常配置。此时呼和人南下,北卫后勤三卫又遭了洪水。要是呼和人围而不攻,前卫、中卫何以对敌?
皇帝没理会下面众人的惊愕继续道:“前十二卫没有发出狼烟示警,秘行司在三十六卫的御鸽也只飞回了三羽。”
皇帝的话音落后,整个大殿里一片寂静,连众人的呼吸声都变得似有似无。军参处的几位互相对视了一眼,又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同样面色凝重的左相。而对面的吕南风低着个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最难受的是魏方知,他站在当地直面皇帝的目光,说也不是走也不是。最后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前十二卫都驻扎在北荒山脉高处,地龙翻滚虽有损伤,但必不会连放出御鸽的时机都没有。中十二位地处要道咽喉,又互为犄角。就算北狄围困,也很难短时攻破。臣以为,必是有其他原由。臣请奏,调金玉军北上界北河布防,再抽调快马精锐入冀州查探。方可知己知彼。”
姒吉成看着眼前的地图,手指一下一下敲击着御案。思考着魏方知的提案,片刻后抬起头望向吕南风道:“吕候,你怎么看。”
吕南风身体忽的一颤,好像不是被点名是被电了一下似的。慢慢抬起头迎着皇帝的目光道:“启奏陛下,臣担心是墨眼神鹰到了。”
皇帝姒吉成看着吕南风,眼睛缓缓的眯了起来。因为他看到一个鞋底印,斜斜的印在吕南风的脸上,说不出的怪异。好不容易调整了表情,才有些温怒道:“吕候的意思是北狄人的王庭?”
“陛下,三十六卫的秘行司,每卫都饲有御鸽二十羽。一次秘报需放飞五羽。除了呼和王庭的墨眼神鹰,臣不知还有何种方法,能让百多羽御鸽只飞回三羽。”吕南风赶紧把头垂下才道。
皇帝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继续手指敲案。目光幽幽的越过了下面的群臣,空荡荡的飘出窗外,开始皱眉沉思。
“陛下。”吕南风顿了顿,又咬了咬牙才道:“冀州北都护卫府的御鸽可曾有飞回?”
听完此话皇帝姒吉成忽然细不可察瞳孔一缩,重新把目光移向吕南风道:“未有。”
“陛下,呼和人定是对三十六卫围而不攻,主力大部南下,此时的北都护卫府怕是也已被困。这次绝不是寻常的南掠,这次来的可能不只王庭本部。往年呼和人只有冬季牧草严重不足,或是遭了白灾才会大规模破边而入。现在是**,本应是草原畜类产仔,囤积牧草的大好时节。此时破边其所图怕是整个冀州。那么。。。”吕南风沉声道。
“我看未必!”这时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吕南风,只见左相缓缓的从椅子上起身,先是冲着皇帝拱手一礼。然后慢条细理的继续道:“陛下,北狄人游牧而生不事农桑,千年以来皆是如此。兵朽甲弱不过依仗马匹之利,做做强盗扫扫秋风确是难以防范。若是想攻城据守、渡河攻伐那就是取死之道。传闻北狄此代贼首慕我大夏风华久矣,想来也不是愚钝之人。怎会放弃天时地利人和,图我冀州?难道准备在冀州种草牧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