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廷议(三) (1 / 4)
定下大事,廷议并未结束。
之后君臣商议的事情便偏于繁琐了,依各人职位,而负专责。
实际上,大军一动,还是兵部,户部职责最重,回去之后,必定得各上条陈。
不过这一次朝廷动兵,与以往便有不同了。
不管有着什么样的提议,也都绕不过在京的两位大将军,种遂还罢了,不会在京中多呆,因为殿前司禁军那里千头万绪,最需尽早准备,所以年关zuoyou,必须回到军中坐镇调度。
大将军赵石会留在京中多些时日,不过也不会太过拖延,最多也就一二月间,便要动身去西北履任。
而第一站,无疑便是平凉。
平凉已经撤了镇军编制,而成了禁军辖下,往西北,便是庆阳,北边则为延州,路途都不算太近,但选择这里为大军聚集之所在,却正是合适。
不过依兵部尚书李承乾之见,粮草囤积,最好还是在庆阳,延州两处。
西北山川险恶,大军征战,损耗必重,粮草运送,离得阵前越近,越是有利,这是jingyàn之谈,赵石也是同意。
其实,要是按照赵石的意思,就应该将延州镇军副指挥使张承召回京师,西北张家驻守西北多年,对西夏山川定然熟悉非常,让这样的人参与制定军略,总应有所得才对。
不过时间上太过仓促了些,若不想让折汇独领兵权,还是不要将其人调回来为好。
好在,大秦与西夏交战多年。熟悉西北地势的老将。在京师也是不少。枢密院中的一些老人,皆是西军出身,加上,又有着西北山川地图,到也不虞瞎子摸象,摸到哪算哪。
许多人都说,伐夏之役最终看的还是粮道。
这个赵石也是同意,不过却也有些不以为然。
当年和如今没办法相比。放在当年,西夏与大秦交战,往往能够拖延时日,zuoyou两大军司,钳制南北,让大秦兵力分散,无法倾力攻于一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