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一战后的欧洲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2章 一战后的欧洲 (2 / 3)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这一趋势的完全改变从美国新的金融实力中可看出来。战前,美国靠欧洲提供所需的资本。到1914年时,美国欠欧洲投资者的债务约为40亿美元;如果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笔微不足道的款项,但却是那个时期国债的三倍。

        然而,战争完全改变了这种关系。因为协约国政|府为了支付战争物资款,先被迫出售了它们在美国的股份,然后又向美国政|府以及私方借款。因而,到1919年时,美国已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10年后,这个数字已上升到88亿美元。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任务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椎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

        因此,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完全改变。欧洲已不再象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场,这两方面的领导权已转到大西洋彼岸。

        战争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也使欧洲内部遭到摧残。1914年以前,欧洲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每个角落。

        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

        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3月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忿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在这一革命的紧要关头,许多欧洲人都期待两位非欧洲人、美国的威尔逊和苏俄的列宁的指导。

        苏联因为社会性质和西方国家不同,刚刚从资本主义国家支持的白俄军的威胁甚至武装干涉中喘过气来,进行**政权的巩固,西方世界开始将苏联孤立化。

        在20年代直到30年代初期,苏联一场恢复经济的“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余粮收集制,实施实物税;停止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放松外贸管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允许一定程度的私企经济等。

        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遂逐渐走向恢复,在欧洲重新洗牌的时刻,苏联基本上被排除在外,却意外地因祸得福:至1928年,俄国的工农业产品产量成功地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也为将来超级大国的兴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联的成功,给了身陷“囹圄”的德国以希望。为了效仿布尔什维克革命,柏林、汉堡和布达佩斯都建立了苏维埃,伦敦、巴黎和罗马街头也举行了示威游行。

        威尔逊的密友豪斯上校在1919年3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不满的呼声每天都有,人民需要和平,布尔什维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匈牙利刚刚屈服,我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总有一天,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