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9章 接收上海(下) (1 / 3)
        ||->->

        最新网址:十里洋场,纸醉金迷。

        上海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城市,充满了巨大的财富,也常发生政治运动,它也是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进入中国的一个窗口。十九世纪中期太平天国暴动之后,上海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也是为那些在政治斗争中败北的中国军人、政客提供避难的中立地点。

        上海作为外国在远东地区的势力中心,具有极端的重要性。1920年代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投资达十四亿三千七百万美元,其中在上海的投资就占十亿四千九百万美元。这个城市滨临大海,但又有一条河流为它提供保护,是一个理想的港口。

        现在的上海,已经以300万人口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最大的城市之一。它的人口几乎等于南京、北平与天津的人口之和。

        至于经济规模则更高,除东三省外----这是个特殊的存在,它的存在让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和它拼经济拼工业都显得黯然失色,上海也不例外。

        除东三省之外全国工厂数的三成在上海、工业产值一半出自上海、外国对华出口贸易和商业总额的八成多在上海、银行投资业的近八成在上海、工业投资的近七成在上海、**的近八成也在上海。

        一句话,上海成为全国财富汇聚之区。直系和**能够先后与奉系制衡,这里是个重要的倚仗。

        上海对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发展也十分重要。历史上到1927年,工会运动的中心已经移到这个城市;同样,上海的地下**也十分庞大,出生于上海附近浙江省的**的经济财源就是来自上海的**。依靠江浙财团的财力,上海最后成为正史上**发家的根据地。

        如火如荼的国内建设已将东北财政的家底掏空。虽然在不远的将来,控制下的各省将陆续回流资金,可是上海拥有无可比拟的贸易优势使得在此融资可以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补充。

        张汉卿可不想再出现一个新生的力量依此再翻身。政|府中一批财政界的高手已奉命南下苏沪,接掌重要财源的上海海关和控制苏浙沪三地经济,尤其是要将“江浙财团”溶于国家经济之内。

        所谓的“江浙财团”民国时期以上海为基地的江苏﹑浙江籍人士或江浙两省的大银行和大企业资本集团的总称,是中国最大的财团,银行资本集团以其金融实力成为这一财团的核心。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尤其是银行业迅速发展的产物。

        此前,一批江浙籍官僚﹑买办﹑商人创办和参加投资的企业与日俱增,辛亥革命前后﹐开始以地域观念为纽带,以公所、会馆为据点,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短暂的繁荣,新式银行业趁时崛起,上海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并在全国处于突出地位,相继出现一些巨大的资本集团。

        如以申新纺织厂与茂新、福新面粉厂为中心的荣家资本企业;以大生纱厂为中心的大生资本集团;以宁绍﹑宏安﹑宁新轮船公司为中心的虞洽卿资本集团;以方椒伯为代表的镇海方氏资本集团以及吴蕴初“天”字号资本系统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