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人事与人势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7章 人事与人势 (2 / 3)
        他私下里征询张作相的意见,谁知道却被张作相婉言辞却,而建议由非张作霖之嫡系的第29师长吴俊升出任黑省督军。张作相说:“论资历我不如兴权,论年龄他也比我大。为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请大帅让兴权先升。这于我们的前途事业有好处。”

        这种十分优秀的品质让老张也为之动容:跟随自己这些年来,张作相让出了27师师长、让出了黑省督军、现在又要让出吉林督军,如果奉系将领都能像他这样不徇私心,何愁大事不成?

        倒是张汉卿审时夺势,也认为此时晋升吴俊升,对笼络东三省的人心和消除一些实力派的疑忌心理很有好处。“父亲,二伯虽也是奉系元老了,但他毕竟是后加入的,代表着一大批在奉系进步之时后进的群体。如果取二伯而不是八叔,无疑会让他们觉得大有前途,况且八叔担任总参谋长也相当重要,目前无人可取代。”

        说这话时,他其实是半公半私。于公,张作相担任奉军总参谋长,确实充当着张作霖的左右手,他的作用比黑省督军有用得多;于私,是吴俊升私下允诺在当上黑省督军后,将对人民党在黑省的发展继续举全力支持。

        所以张作霖经过一番思索,决定听取两人的话,“建议”中|央同意鲍贵卿的辞职并“推举”吴俊升接任黑省督军。

        推荐一个app,媲美旧版追书神器,可换源书籍全的\咪\咪\\!

        这只需要一个流程。

        经过张汉卿的努力,历史到此有了少许的提前,张作霖当上“东北王”的时间足足快了一年。在他大刀阔斧的动作之下,张系人马完全占据了东三省的要职,而且这些职务中|央无法干涉,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追认。就像这个时候,张作霖以鲍贵卿在吉林督军任上“谨慎有余、开创不足”为由,提议免去其督军职务、而由孙烈臣转任一样。

        此前鲍贵卿已经得到暗示,主动向中|央提出辞职了。当然作为缓颊,张作霖推举他转任中东路护路军总司令一职,被中|央立即批准。

        孙的黑龙江督军职务,张作霖“建议”由吴俊升接任。这一“建议”当然也会被认可。

        论经济状况好坏,吉林要远强于黑龙江。吉林又扼南、北满铁路分界要冲,且与辽宁邻近,作为最重要的亲信孙烈臣回转是很有必要的;但黑龙江目前是日本人无法染足之地,是奉系最安全的地方,吴俊升能够升任,实是对他多年以来明里暗中帮助张作霖的巨大奖赏。

        为报少帅的“提携”之恩,吴俊升上任之后,即大力在黑省推进张汉卿的诸般改革,并积极推动人民党在黑省获取政权。原因无它,作为督军的他,在现行体制下,也无法如关内督军有一手遮天的权势,真正做到了与省长军、政分治。与其便宜别人,还不如结好少帅,结果之一是黑龙江成为东北三省中最早实现人民党|领导全省的省份。

        当然,张作相也博得奉系大佬们的争相称赞,被张汉卿赞喻为东北的“大树将军”。吴俊升也感念张作相的诚挚与大局观,两位在历史上后奉系时代张作霖的左右手开始进入“蜜月期”。

        要实现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支军队、一个领袖,军队的支持必不可少,在这个乱世更为重要。所以军队也要有异动,这是必然的。在没有摆脱深埋在心底的占山为王的思想前,所有军队都需要轮换。已经成型的军队主要是靠潜移默化,新成立的军队则要从一开始就树立统帅的权威,在这一点上,张汉卿带将的思路就不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