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3 / 5)
插秧是应时农活,季节性强。那时,生产队插秧全队男女老少全都要参加。人工插秧,最原始的耕做方式,没有半点机械。人们站在田里一字排开,稻梗的两边各站一人,拉着一条绳子,人们按绳子的直线弯腰插秧。都插完后有一个拉绳的人吹哨,量好距离再拉直,就可以插下一行。这种耕做方式现在看来效率很低,也很窝工。每到邻近芒种时,各生产队都要会战。把所有在家的人都赶下去插秧,生产队提供中午饭。也就是大米饭,炖大豆腐。那时可是比较好的伙食。要不抓紧插秧,过了农时就不能插了,因为生长期不够,到秋天不能成熟,就是一把草。
我记得有一天早上,天刚刚蒙蒙亮,打头的就来敲窗户上工。我们大家上工都很积极,没有旷工的,打头一来招呼我们,大家就马上起来穿戴好衣服,披上棉袄。腰间别块塑料布,这在当年也是一个稀罕物,也是农村人下地干活的标配。睛天可以铺在地上休息,雨天可以披在身上防雨。
懵懵懂懂地走到水田地边时,东方刚刚鱼肚白。水面上还有一层冰碴,光着脚丫下水真是刺骨的凉,打头的试了一下,水太凉了,大家都站立在稻田梗上,等太阳升起来了才下水插秧。那个时期还没有农田水靴,穿一般的水靴是不能下水田的。原因是,下水后靴子踩过的地方就是一个坑。如果插上秧苗,水一没过秧苗就淹死了。打头的下去了,我们也得跟着下田去了,时间长就麻木了。一直干到太阳高照,收工回家吃早饭。
后来,我就很少下田插秧,而是干比较重的活,挑秧苗。从道边把梱成梱秧苗装到土篮子里,挑到刚耙完地的水田地边,然后站在田埂上,手拿着成把的秧苗用力抛,把成捆的秧苗均匀的抛在水田里。
这是个累活,刚开始时我穿着高腰水靴,但是不行,走在泥泞的稻田梗上,水靴陷进去往外拔很费劲,这样走起路来太累。后来,就干脆不穿靴子了,光着脚板挑秧苗,这样走起路来利索,步伐还快。稻田梗上有水很滑,刚开始走在稻田梗上时,不是左脚滑下去就是右脚下去,总是站不稳,摇摇晃晃的,好在没有摔过跤,干几天也就好了。
生产队里有的地块不大,也不连片,干完一块地就要转移到其它地块。到别的地块干活,有时候要过小河沟或是水渠,过小河沟,窄的地方还行,一跳就过去了,再宽一点的,我们就来个撑杆跳。就怕过比较宽的河沟或水渠,那上面只有一根脚掌粗细的园木。一开始都很害怕,尤其是女生更不敢过,但是那也得硬着头皮过。虽让我们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了,走路也得学习。
刚开始时,先过去的老乡会回过身来伸手帮扶一把,把我们搀扶过去。走的次数多了,身体能掌握好平衡再走就不怕了。
过沟塘子就更难了。
湿地里的塔头离水面一尺多高,高低不等,脚踩上去还摇摇晃晃的,很不稳当。掉下去就容易陷进沼泽地里,不好往外拔。走沼泽地都是老乡在前面引路,我们跟在后面,有惊无险都能过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段练也都适应了。说实话,如果没有老乡引路,还是不要过,太危险了。
生产队的地种的差不多了,队里安排牛犁杖给集体户翻地。我们集体户分到两块地,一块是在马厩的房后黄土坡地,另一块是在村庄东南面山岗上有一亩来地。
马厩后面是黄土地,队长要我们种了玉米。土地是队长派牛犁杖翻完起完垄了。下午收工后,我们大家来到房后,刨坑点种籽忙起来了。同学们就觉得离马厩这么近,多上点粪多好啊!正好傍晚生产队也没有人,我们几个男生一合计,就用土篮子偷偷地弄来马粪,上到地里做底肥。可能是放的多了,再加上黄土的粘性土质,水肥不容易流失。到了秋天,大地的苞米杆都黄了,而我们地里的苞米杆还碧绿碧绿地,高有两米多,比大地里的苞米杆高出两倍还多。长出六七个穗,最后也没有收获多少玉米棒。
看来肥料上多了也不行。光长杆不结棒,生长期还超长。种地也有学问,可不能凭想象种,还是得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再教育。
南山坡上的岗地种着蔬菜。有土豆、豆角、黄瓜、辣椒茄子等,能够吃一夏天的。摘菜是谁做饭谁去摘,有时候下工路过也帮着摘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