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蛙语听蝉
“走,抓姐溜去”,这句话依稀在耳畔回荡,却已经远去小二十年了,伴随着远去的是儿时的时光。相信发多数人的童年时光都伴随着捉姐溜(也就是蝉、知了的方言称谓)、鱼之类的欢乐时光,还有或多或少父母的责备声。
记得儿时每逢夏天,蝉鸣声声,玩伴必定三五成群的用透明的瓶口塑料袋,加一圈铁丝将袋口撑成圆形,固定在一根竹竿上,再带上几个空塑料袋作为收货战利品所需,一头扎进小树林中,开始在蝉对这夏日高温的抗议声中,搜寻着树上的黑点,然后小心翼翼的将竹竿递上去,瞄准之后趁其不备立马扣上去,然后听到它惊慌失措的叫声,以及我们开心的欢呼,再惊起一片逃窜的知了,留下一阵渐行渐远的叫声,似乎在说“快跑,快跑,救命!救命!”一般。但是对于用塑料袋捉知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树上枝杈茂密,树林里杂草丛生,还有不少带有尖刺的植物,一个不小心就会将袋子刮破,我们强有力的武器也就失去了作用,每每如此,我们便只能中途折返,或收获了了,或一无所获。
为此我们甚至会多带几个塑料袋,以便坏了之后,在现场更换,以便继续作战,备足后备弹药,但是哪有这么多的塑料袋够我们霍霍呢,一次两次还行,多了之后家里就开始禁止我们去捉知了,有塑料袋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怕我们发生危险,但是在孩子眼中,那有什么危险,不过是限制我们的自由而已。“为了自由而战,我们要去捉知了,没有塑料袋我们就自己想办法”,但是哪有这么容易就想出办法,半大的孩子,学都没上过几天,所以没有武器的日子,就只能在街上瞎溜达,或追逐或窝在谁谁谁家里看电视看动漫,直到有一天转机出现了,在街上疯玩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有几个大孩子没有用塑料袋,就拿着一根竹竿,上面粘着一团东西,只要靠上知了,知了就飞不了了,好东西啊好东西,有这个不就可以继续抓知了了嘛,问问,赶紧问问。
于是我们的武器更新换代,升级了,不用怕树枝给我们挂碎了,这东西叫面筋,用面粉先加点水搓成一团,然后放在水里继续捏,可劲蹂躏它,最后会剩下一团嫩嫩的,有点Q弹的面团,这就是面筋,在水里的时候没啥特别的,但是拿出来把水晾的差不多的时候,会变得非常黏,用手把它盘到竹竿头上,就可以去捉知了了,单是这东西容错率比塑料袋要小,因为只有准确无比的粘到知了上才能抓住,不然就会被其逃之夭夭,好处是续航时间长,所以每天都会收获颇丰,回来之后放在炉子上烤一烤,本就是黑色的知了,再烤一烤,一个个跟碳似的,但是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然后一个一个都变成了花猫,还是黑脸猫,胡须都是黑的。
伴随着蝉鸣寂寥的,是我们的另一项运动,也是被禁止责骂最多的运动,就是钓鱼,带着小铁锹,在草垛的下面挖开一层土,会发现里面有好多的蚯蚓,这边是我们的鱼饵,带上一根细细的竹竿作为我们的鱼竿,一路尽量避开熟识的大人,偷摸的前往池塘边,找个**,开始做一个钓童,静候鱼儿上钩。但是总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综合被神兵天降的父母们给堵在犯罪现场,证据确凿后被捕入狱,开启几天无聊的电视生涯,对这样的生活总是乐此不疲,甚至于后来我们都出现了哨兵的岗位,在一个隐蔽的地方猫着,观察敌动向,却仍被屡屡擒获,在这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斗争中,我们都逐渐长大了,都被迫的远离了树林远离了池塘……
在现在的生活里,听到蝉鸣时,另一半问我说:“这是知了吗?”我说是的,晚上我带你去捉知了猴,她说不要,看着虫子害怕,便就此作罢。这些年我也一直保留着钓鱼的爱好,虽收获了了,但终归是个爱好是个念想,却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也没有了哪里想钓就去哪里钓的自由……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