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命妈妈 (2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苦命妈妈 (2 / 7)
        我舅舅是家公家婆唯一的儿子,从小就被寄予厚望。等到在家乡读完小学,舅舅就被送到石门县有名的九澧中学读书。一九四六年底,郑洞国将军回石门老家省亲,校长盛情邀请这位抗日名将到学校演讲,刚满十五岁的舅舅听了他率部远征缅甸的抗日故事后激动不已,回家告诉家公,说做人就要像郑洞国将军一样,学好本领,干一番安邦定国的大事业。

        但舅舅没等到高中毕业,作为地主少爷,他在解放后黯然退学回家,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

        在时代大潮面前,家公保持了难得的淡定和清醒。他用庄子《逍遥游》劝慰舅舅:“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又说:“人生总会经历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潇洒得意算不得本事,在逆境中发奋自强才是好汉。你是家中唯一的男儿,如果一直这么消沉下去,我们这个家就没有希望了,你有手有脚,人又不笨,只要肯吃苦,总会活得下去的。”

        舅舅听了家公的话后幡然醒悟,一改过去戴礼帽拄文明棍的少爷做派,挖地、挑粪、耕田、插秧……不仅所有的农活从头学起,还坚持笨鸟先飞,总是最早下地干活,最晚收工回家。不到两年,他就从一个皮肤白嫩的地主少爷变成了肤色黝黑、手有老茧的地道农民,谁也看不出他曾是鲜衣怒马的富家公子。

        “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阿·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第二部《一九一八年》的题记中,曾用这样的话,形象地说明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艰巨性。

        从表面看,新政权对舅舅的改造可谓摧枯拉朽,根本没有遇到实质抵触,就将一名在剥削阶级家庭长大的知识青年,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庄稼人。个中原因,首先是舅舅年纪轻,旧世界留下的烙印较浅,可塑性较强。其次是舅舅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从小就被灌输责任和担当,在时代巨变的大背景下,他选择逆来顺受,也是为了对父母、家庭尽一份长子的责任。

        在时代巨变中跌落云端的还有我大姨。在妈妈出生那年,大姨嫁给了石门县王昌老爷的大儿子。王家在县城主街占了半边街,经营有商铺、当铺、旅舍等生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财主,与县里掌权人物来往密切。据说大姨婚礼那天,石门县城的头面人物都到场祝贺,新娘子一盘喜茶敬出去,端回来的是满盘银洋。

        大姨结婚两年后,大姨父才从国立武汉大学毕业,在县中学做英文教师。其时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国统区风雨飘摇,石门县一帮年轻人在县党部的蛊惑下,成立了反共救国军。反共救国军头目见我大姨父家底厚、学问高,就反复动员他加入组织。大姨父表示自己对政治没有兴趣,只想踏踏实实教书育人。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虽然拒绝加入反共救国军,但对方为了借重他的影响力,还是把他的名字列进了组织。湖南和平解放后,石门县反共救国军的名单被公安掌握,一众骨干分子包括大姨父全被逮捕,有二十多人经审讯后以现行**罪**执行枪决。大姨父也被五花大绑拉到刑场,一阵枪响之后,他旁边的犯人都倒下了,自己却安然无恙。他晕晕乎乎听到执法人员现场宣布:“查明你只是列名反动组织,本身没有参加反共活动,故免予死刑,判处十六年**,并处家产充公。”宣判之后,他随即被押到宁夏服刑。

        丈夫判刑,家产充公,大姨的生活一下子全乱了套。她怀着身孕,带着四岁多的大儿子住到了石门城郊千云塔旁边的一座破屋里。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大姨也和舅舅一样,栽田、种菜、洗衣、做饭……每一样都从头学起,从大小姐变成了阿庆嫂。更加凄惨的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大姨一家的破屋子在一场风雨中轰然倒塌,她带着两个孩子在附近找到一个桥洞,硬是在桥底下住了两年多时间。

        在大姨遭难的时候,家公家婆一家也度日如年。家公从年轻时就眼睛近视且有干眼症,后来托人从上海换了一副水晶眼镜,管用了好些年时间。解放后,家公家业散尽,生活条件大不如前,眼病忽然加剧,不久就全然失明了。在这期间,我二姨、三姨先后出嫁。尽管家财一空,家公家婆还是竭尽所能给她们置备了必要的嫁妆,如此一来,全家生计更加艰难。

        从丰衣足食到衣食无着,这段变故正好发生在**少年时期,她不了解变故的原因,却对变故表现出了巨大的适应能力。饭吃不饱,她就到野外采甜根、烤百合充饥,有时候也到溪沟里摸泥鳅、翻螃蟹、捉虾米……曾经的娇小姐,俨然成了野小子。

        一九六一年农历腊月,杨家十八岁的幺女出嫁了,新郎就是我的父亲,庙街李永泽老人的二儿子李家欣。

        细究起来,妈妈出嫁庙街,与她大姐的生活变故紧密相关。

        家公家婆心疼大姨,隔些日子就吩咐幺女儿到石门去探望。从家公家到石门县城,中间要经过东岳庙。往来次数多了,妈妈就和东岳庙公路边上开代销店的岳阿姨熟悉了。岳阿姨喜欢妈妈长得漂亮又嘴巴甜,也不忌讳什么地主成分,非要认作干女儿。妈妈也觉得岳阿姨和蔼可亲,就认她做了干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