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灯芯草张嫲 (1 / 2)
张嫲是覃润之老先生的儿媳妇。
前面说过,东岳庙和东岳小学是在一起的,解放前有个很有名气的校长叫覃润之。
听父辈们讲,覃润之老先生虽然只是一个小学校长,却很早就加入了**,是县里有名的绅士。他举止斯文,谈吐温和,识事明理,不怒自威。他笃信教育强国,一辈子的爱好就是教书育人。
民国三十五年春,年近花甲的润之老先生满怀抗战胜利的喜悦,与朋友同游南京。在中山陵曾赋诗《丙戌年仲春游钟山》一首:
婷婷一树春,璀璨铺山径。
粉墙绿璃瓦,扶疏隐花林。
七十多年过去,仍然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个民族走过寒冬、走进春天的喜悦心情。
覃校长在东岳庙小学主事的时间比较长,他四处化缘,筹资把古庙西侧的三间厢房改造成了三间教室,扩大了办学规模。他深知办学需要好老师,总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延揽有学问的先生来校任教。我的父亲只在庙里读完初小,却一手毛笔字龙飞凤舞劲健秀美,一手算盘行云流水又快又准,一手二胡浅吟低唱闻者驻足。这里面有他自己悟性好的原因,更多的要归功于覃校长当年在庙街小学推行的素质教育。
可惜,我没有见过润之老校长。
老校长的儿子大名覃客哲,也是个说话和气,慢条斯理,善良豁达的人。他从省立二师毕业后,子承父业,在乡中学教了一辈子书。客哲老师的眼睛高度近视,眼镜片厚的像酒瓶底儿,让人觉得深不可测。我妈妈看他眼睛戴得累,就把我外公戴过的一副水晶眼镜拿给他试试。客哲老师戴上去就不舍得摘下来,说又轻巧又清晰,感觉太舒服了,央求我妈妈借给他用着。
水晶眼镜是我外公的遗物,当年换它用了二十担谷。我妈妈本来不愿意交给别人,可是看到客哲老师那爱不释手满眼期盼的神情,再想到张嫲的热心肠,就答应借给他用了。
这个张嫲正是客哲老师的老伴儿。
张嫲娘家在石门花山,父亲是个郎中,擅长把脉问诊,惯用针灸、艾灸治病,家里虽称不上豪富,却也是个丰衣足食的小康人家。张嫲是郎中的大女儿,不光模样俊俏口齿伶俐,还手脚勤快善良贤惠。她常常帮着父亲采摘草药,接待病人,时间长了,也学会了艾灸、灯芯灸等医术。
郎中父亲很喜欢这个聪慧能干的大女儿,他舍不得把女儿嫁人,竟然想招一个上门女婿。可是郎中是有儿子的人,别人担心以后闹家庭矛盾,都不敢上门入赘,于是时间一晃就到了民国三十二年,张嫲长成了二十岁大姑娘。
民国三十二年,全面抗战进入第六个年头。这年秋天,日军派出大队人马从鄂西渡长江分路进攻常德,其中一股于十一月十五日攻占石门,负责防守的国军第七十三军仓皇撤往慈利。
我父亲当年五岁,他记得当时有一队国军曾在庙街祠堂住宿一晚,晚饭后一个士兵擦枪走火,虽然没伤到人,还是被带队长官狠狠训了一顿。这队国军第二天一早就集合出发,并告诉村民鬼子随后就到,嘱咐大家抓紧撤离。幸亏得到军队提醒,全村百姓都扶老携幼躲进村后大山,除了几头没来得及牵走的肥猪被日本鬼子宰杀,没有受到其他损失。
张嫲的娘家离石门县城比较近,攻守双方激烈的枪炮声清晰可闻,老百姓虽然躲在山上,仍然吓得两股战战。张郎中早就听说日本鬼子喜欢糟蹋花姑娘,不由得特别担心鬼子兵进山捉人,后悔没让大女儿早点出嫁成家。
好在这次鬼子兵的终极作战目标是攻占常德。日军大本营认为,常德是湖南西部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与东部的长沙相呼应,是重庆中国军民的补给命脉所在。占领该地,东南可监视长沙、衡阳,西面可窥伺四川东部,成为足以威胁重庆的战略要冲。在这一作战目标指引下,日军在攻破石门后根本不屑进山追杀老百姓,而是分兵尾追国军,直扑慈利县城。这股日军在火烧慈利县城后又杀奔桃源,结果在热水坑一带被阻击的国军打死数百人,双方在常德外围形成胶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