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寒窑鉴宝 (1 / 2)
沉默不语的两人依旧并驾齐驱,林木翠绿的伏牛山被甩在身后,直到天色昏暗才抵达下个据点。一位胡须花白的老叟在前方带路,穿过片杂树林来到据点小院,周围林木环绕清静雅致。老叟推开腐朽的木板门,示意两位贵客走进干净整洁的小院。
三间破瓦房的土胚砖墙长满爬山虎,青苔遍布屋顶上的单薄瓦片,屋檐下还有个家燕巢。夯土院墙混杂碎石与三间破瓦房围成个小院,院中央有棵枝繁叶茂的流苏树,院角有个摇摇欲坠的马厩。一位花发老妪正在破瓦房中做饭,缕缕炊烟由黑矮烟囱中冉冉升起。
郭圣通属于宇国境内黑户,宇国住店需要进行身份登记,并且每月都有专人进行查验。古代的海捕文书主要靠文字信息,比如容貌特征与籍贯年龄等,逃犯画像其实是次要的。海捕文书有高额悬赏,在连坐制下谁敢窝藏逃犯?住店过关的身份登记就能发挥作用,毕竟当时人口流动性不大。
宇国严格限制自由迁徙,人户企图迁移更改户籍,需经“乡啬夫”批准上报。刘木仍虽然有南阳户籍,但是没公文介绍信等路引,住店打尖确实无法实现。好在紫衣盟据点遍布宇国境内,不至于学唐僧师徒去借宿。
宇国继承西汉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编进国家户籍,称为“编户齐民”。宇国要求县乡聚里在每年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登记信息包括户主姓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数量、性别及与户主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由县衙将户籍造册上报郡国,由郡国汇总上报首都洛阳,宇国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宇国境内户籍系统。
从法律意义上所有编进户籍宇国居民,都是属于宇国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字面意思是国家的臣民,与隶属王侯贵族的“私民”相对。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义务,最重要的义务自然是提供赋税与徭役。每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宇国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可以花钱抵消,并在本县服一个月无偿更卒役。
郭圣通凌波微步的迈进破瓦房中,让整个破瓦寒窑蓬荜生辉!但颜值高依旧变不出家具。郭圣通对住宿环境极其极其不满意!且不论没有奴婢丫鬟伺候,这能轻易晃动的土胚砖墙会掉落碎石沙砾?就如同住在高危建筑中,哪怕住在紫衣盟旗舰里都比这里强。刘木仍先前纳闷郭圣通为啥不带行李,似乎公侯贵女压根不考虑这些,现在终于吃到苦头喽!
刘木仍从牡马上取回包袱,在客房布置好崭新的床单寝绸,这其实是棋圣赵弈另一套备用行李。先前逃离楼船时是棋圣赵弈硬塞过来的,乘小舢板逃离楼船时略微沾到些江水,寝绸略微有点潮湿需要烤干。棋圣赵弈毕竟算是皇族名流,备用行李中还有些奢侈品,这四卷名局棋谱果然没有白送。
行李中有一块材质很不错的火齐,对于珠宝玉璧等奢侈品,刘木仍只是通过科普图文才认识些,实际上品鉴不出材质好坏。刘木仍掏出紫色智能机,用手电照亮火齐仔细观察内部杂质情况,要是能戴双白手套确实像砖家。刘木仍发现这玩意可以当成放大镜用,火齐内部基本上没有杂质,汉代如若要制造显微镜确实很有难度。刘木仍是沐猴而冠装作略懂玉器古玩,始终想不出这是什么珠宝?应该不是大秦珠。
郭圣通投出同情目光,满脸嫌弃说:“随侯明月,错落其间。金釭衔璧,是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
刘木仍思索片刻说:“这段话好像出自于班固《西都赋》,具体作用是不是放大镜?”
郭圣通不假思索说:“西汉著作《淮南万毕术》云: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下承以艾可以取火。”
刘木仍似懂非懂点头说:“这两颗珠宝我不认识。”
“绿松石又叫突厥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