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坐地起价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章 坐地起价 (1 / 3)
        容国的科举考试由低到高分乡试、县试、府试、会试四级,考试时考生要在单独的小屋里作答,称之为“闱”。府试、会试每三年一科,于春季二月举行,俗称“春闱”。乡试、县试每年一科,于秋季八月举行,俗称“秋闱”。所谓“入闱”,就是指考生在科举中取得名次。当然,秦元琦这个二世祖参加的秋闱肯定是最低级的乡试了。

        秦淞平常在杜教授这里听到的都是秦元琦读书不好的消息,现在一听杜教授说秦元琦入闱有望,立马来了精神,忙问道:“杜教授,元琦是否真的今年秋闱有望?”

        杜教授仿佛还在品味着秦元琦刚才念的两句诗,一直含笑捋须,回话道:“乡试共分两场,一为文章,一为诗作。元琦的文章,虽然,额,虽然欠缺功底,但若是能像今日一样作出这般精彩绝伦的诗句,也可能会受到考官的赏识,就算在今科的乡试取得名次也不稀奇!”

        “好好,杜教授,这多亏你教导有方,教导有方啊!元琦,这首诗你要好好补齐,到时候老夫也用让人看看我秦家也有佳作传世。”秦淞“哈哈”大笑,恨不得马上就将秦元琦的诗公之于众,旁边的秦元琦脸色却难看得很。没办法,补齐剩下的诗句就只能去找刘绪那个大骗子了,这家伙开口就要一百两,黑心啊!

        这边秦元琦心里咒骂着刘绪,刘绪却早就回了自己的小院。他心情还是很不错的,这一趟出去既找秦二小姐借到了书,又能狠狠敲秦元琦那个二世祖一笔。贺知章的那首《咏柳》开头前两句就写得那么贴切,只要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听完都想要迫不及待地想一窥这首诗的全貌。想要买后两句?这下起码要二百两了。

        刘绪哼着小曲跨进院门,见李大娘正在水井旁洗衣服,小宝子就在旁边的地上玩石子。

        “李大娘,今天午饭吃什么啊?”刘绪心情很好,说话声音也高亮了几分。

        “午饭?”

        李大娘直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满脸疑惑地望着刘绪,倒把刘绪搞愣住了。

        难道我说错什么了?

        “公子是不是饿了?老婆子这就去给你做点吃的?”

        刘绪猛地恍然大悟,这才想起来李大娘他们可能没有吃午饭的习惯。他以前也看过一个纪录片,说古代的时候因为物资匮乏,贫穷人家都是只吃早晚两餐,直到21世纪了在一些贫困山区仍然存在没有中饭的习俗。本来他当难民那段时候也已经习惯只吃两顿了,但后来在秦家住了几天都是三餐招待,他还以为这里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呢。

        刘绪赶紧把李大娘叫住,笑道:“不必忙啦,大娘,我还不饿。”他想了想,又道:“李大娘,咱们家以后中午也吃一顿吧,小宝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也好快点长大。”

        “小宝子,饿不饿?跟叔叔去街上买东西吃。”

        “小宝子不饿……小宝子嘴馋。”小宝子可怜巴巴地说道,惹得刘绪“哈哈”大笑,拉着小宝子就去街上的食肆吃了碗甜蛋汤,又给李大娘带了两个肉馅的包子。回去路过一家成衣铺时候,刘绪忍不住进去多买了几身衣服,又给小宝子和李大娘买了两身新衣服,正好花了一个十两的足色银锭。他是越来越发现这个银锭和铜钱用起来很不方便。秦家银号铸造的十两银锭还是被人认可的,买贵重东西一般能直接使用。但要是不足色的碎银子用起来就很麻烦了,一般是要到银号换成铜钱,若是直接使用还要称重和换算成色,这对用惯了手机支付的刘绪来说简直就是梦魇,他第一次觉得付钱原来是这么痛苦的事情。

        刘绪和小宝子两人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城西小院的时候,院子里除了李大娘之外,多出了几个人和一辆马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