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章 第 49 章 (1 / 4)
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化”就发生在宋朝,还有人将宋朝称为“现代的拂晓时刻”,不少国外的学者都忍不住惊叹“十三世纪的中国,其现代化程度实在令人吃惊。”
太/祖的出现无疑加快了这一进程,亲眼看着清源县在商业刺激下产生的巨大变化就已经足够让王谨震撼,而如今亲身来到一个真正的商业化大都市,更是让王谨产生了一种仿佛回到现代的错觉。
或许是因为本朝数次的翻新以及之后几代晋王对封地的治理,如今的太原城,比王谨想象的要年轻许多,古朴大气的建筑中,处处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街道宽敞平整,还按功能分出了行车、行人、摆摊、临时停车的几个区域,显得极有秩序。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城中心的主干道上伫立着许多大型的钱庄、布庄、酒楼、客栈、当铺、医馆等等,每一家店都占着好几个铺面,人来人往,好不气派。
而小街小巷上则又是另一番景象。
曾有人说过,“城市商品经济的魅力,并不在于它制造了少数富商,而是因为城市商业可以吸纳数量更加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创造无数的就业机会。人们涌入城市,借助城市经济之力,能够轻而易举地成为一名小商贩,得以养家糊口。”
太原城里的摊贩种类比清源县要多出许多,贩卖各类吃食点心的摊档就已经让王谨看得眼花缭乱,在逛街的过程中,他甚至还发现了猫粮摊、狗粮摊、宠物美容档、修鞋摊、假发摊等等,这一切都让他觉得有些恍惚。
虽然在前世《东京梦华录》的时候就已经惊叹过一次了,但亲身经历的冲击力依旧是巨大的。
看着街上被人抱在怀里,穿着小衣服的小猫咪,还有毛发被梳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套着项圈拴着绳子乖乖跟在主人身后的小狗,再想到之前大哥王谦从村子里抱回来的那两只灰头土脸,毛色杂乱的小土狗,王谨只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不过,被大城市震撼到的王谨也没忘记正事。走街串巷了一整日之后,王谨也大概了解了太原城里饮食行业的现状。他忍不住在心中感叹,这个地方,简直就是碳水爱好者的天堂。
山西是面食之乡,而省会太原当属面食之都。
太原城面食的种类极多,光是常见的,就有包子、馒头、饺子、锅贴、画卷、油糕,刀削面、手擀面、猫耳朵、揪片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花式的流尖儿、抿尖儿、搓鱼鱼、拔烂子等等上百个品种。各类跟面食有关的酒楼和饭铺的密集程度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恐怖的地步,真可谓是“星罗棋布”、“无孔不入”。
本朝人民生活富足,在原有的历史基础上还开发出了许多新的面食品种。擀、切、搓、剃、揪;煮、闷、炒、炸,在面食上,山西人真可谓是做到了极致,王谨自觉他也很难再玩出什么新鲜花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