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取经 (3 / 3)
“磨刀不误砍柴工,制度都是人定的,有政策就有对策;针对科举制,还真的有两个窍门。”杨御史又卖起了关子。
成功人士哪怕品性再好,只要是没有成仙,总是很享受自认为“智商、情商和运气都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这第一个窍门就是,朴实的去理解‘学以致用’;为什么说要朴实的去理解?就是暂时把‘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放一边,先研究科举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咱们就学什么,对应的去怎么学。”
“想必我朝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你们是了解的,那么在命题上有什么要求和标准?如果把如何命题,甚至是命题会是什么内容搞明白,基本上就成功大半了。”
三皮心想,原来在大儒的眼里,考秀才的‘院试’是直接不配提一嘴的。
秦道长心想,原来像陈英启那样认为抱着“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就可以了的见识确实是浅薄了,也是为什么连个秀才也难的原因。
“其实,我朝几级考试的命题都在‘治国总论、道德伦理、经济理财、军事武略、文化教育’这五类的范围内;治国总论又分为‘策问’和‘论’两种题型,考察的是治理国家的策略;道德伦理分为‘四书义、策问、论’三种题型,考察的是对‘仁、义、智、信’的理解;军事武略通过‘判语、策问’两种题型考察对历史上某一军事实战的看法;经济理财通过‘策问’考察对当前农业、工业、手工业发展最好的或是退后的或是新生的一些现象的理解;文化教育的题型最多,大体上有‘义、策问、诏、表、判语’等形式,针对一些教育理论或者教育著作考察考生的看法,有时还会考察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建议?”
杨御史的这段话实在是太重要,内容又多,秦道长和陈三皮都在忙着记录。
杨御史喝了口水,稍微停顿了一会,给师徒二人留了点记录和消化的时间。
“你们看,科举命题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看这孩子的情况,如果目标不是定的太高,只是要求可以通过乡试的话,到也简单,窍门就是针对以上命题,全部提前准备好一份答案,背熟就好了。这就是窍门。不过也很麻烦,至少要对‘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行啊!”
三皮心想,这算什么窍门,不还是要下苦功夫吗?
“敢问御史大人,您说有两个窍门,还有一个窍门是?”这种场合,陈三皮是不适合乱说话的,不是敢不敢的问题;所以恐怕杨大人说漏了,也怕银子花得不值,秦道长赶紧出声问。
“哈哈,另一个窍门吗?就是练一手好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秦道长,本官再奉送一个建议吧!依据这孩子的情况,本官建议你们还是按照既定计划游历,闲暇时练练字,多读一点军事史集和教育理论方面的著作,至于其它几个方面,只要是有心人,通过你们的游历或许能发现更好的答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