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烽燧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烽燧堡
        宋元符二年、十二月、十日。

        宁夏固原西北、熙河路与秦风路交界处、天都山。

        “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控制着整个河西区域的党项人原本是西羌族中的一支,汉时就迁徙到河西走廊一带,以畜牧游牧为生。后来吐蕃人的强势崛起,党项人被迫迁到宁夏和陕北一带求生。

        唐末黄巢起义爆发时,党项人拓跋思恭响应大唐皇帝的号召,起兵前往长安勤王,唐僖宗对此十分感动,在黄巢覆灭后赐拓跋思恭大唐国姓,李姓,更其名李思恭,封其为夏州节度使,夏国公。此后,李思恭和他的子女世袭节度使,成为陕北一带的强大势力。

        数百年间,党项人既与吐蕃、吐谷浑、高昌回鹘等强族为邻,在夹缝求生中练就了彪悍尚武的民族气质,自从北宋仁宗景祐五年,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自立之后,党项人就宋朝隔山僵持。

        从景祐五年到现在的元符二年,宋、夏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六十一年,双方都折损惨重,然而从元符二年正月以来,战争的天平开始向国力更加富庶的宋人倾斜。宋军在边境坚壁清野,广筑城堡,以步步蝉食的方式,缓慢而有效的侵蚀着西夏国土,半年时间不到,宋军就已经迫近至天都山三百五十里的地方,还在河边筑下了“平夏城”这座坚城,隐含着彻底消灭西夏之意。

        掌控夏国朝政的梁太后不甘心坐以待毙,任命六路都統军嵬名阿埋为将,集结了号称百万的大军向平夏城发起了攻击。于是,轰轰烈烈的平夏城之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此时,长夜将尽,天寒地冻,乌云密布的夜空中月色十分淡霭,一望无际的墨色里,整个天都山脉笼罩着无边黑影,冰冷的西风吹打着一座屹立于山口的烽燧堡,在半空中发出长长的尖啸声,因为气候的严寒,环境的恶劣,在加上对地理位置的险要,所以对于守护天都山口烽燧堡的守军们来说,今夜注定了一个难熬的夜晚,十几个守军有的围坐在堡台上的墙边抱团取暖,有的耷拉着脑袋打瞌睡。烽燧堡堡正咩迷花信同样疲乏的靠在墙边,寒风吹的他后颈飕飕发凉,他把脖子缩了缩,翻翻身,又调整到一个比较温暖和舒适的姿势躺下。

        堡内的精壮因为战事被抽调了大半,这里也只有五六十个老弱守着,上边要求各堡堡正不能够有丝毫的懈怠,还特意派遣了几支巡查使队伍去监督,日夜巡查天都山到前线大营的所有防务。

        一想起那些巡查使,咩迷花信不禁满肚子牢骚,军巡查使的成员多由官家或富贵子弟担任,他们趾高气扬,不体恤下情,依仗着战时巡视众军的职责,经常对各地驻军百般刁难和欺凌。

        几天前一支军巡查使在巡查天都山各个烽燧堡,发现第七堡几个值夜的士兵在饮酒,那巡查使将军当即拿出了军规籍册,指责第七堡违抗了军规,将以军法处置。夏军军规籍律中的确有禁止饮酒这一条,可陕甘之地朔风凛凛,天寒地冻,值夜巡哨的士兵喝酒御寒早就成了各军的常态,就连各处的統军都默许底下的士兵们饮酒取暖,但那巡查将军根本不在乎这些,直接将那几个喝酒的士兵和第七堡堡正斩首,还把他们的首级传到各个烽燧堡来警示他人,所以咩迷花信宁肯受些风霜苦,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偷一时的安逸。

        “隆……隆……”

        忽然,耳边响起了异声,那像是冷风吹过墙缝,但又充斥着奇怪而沉闷的律动。多年的戍守经验让咩迷花信敏锐的察觉到异常,他猛地睁开眼,一骨碌爬起身向堡下看去,不远处有二十余支火光在快速逼近,而滞重的马蹄声由远至近,越来越清晰了。

        原本靠着墙边的士兵们也都纷纷察觉到这支骑兵的到来,他们爬起来,不约而同的操起墙边的弓弩对准了那支骑兵,有两个士兵已经来到烽台边掀开了干柴上的篷布,一个在往干柴上泼油,另一个举起了火把,只要咩迷花信一声令下,示警的信号马上就会燃亮天都山的夜空。

        咩迷花信边上,是一个才被征召入伍的新兵,才十五六岁,因为体质太差骑不了马,所以才被安排到烽燧堡上驻守,他望着快速迫近的骑兵,或许的冻得,或许是紧张的,拉弓的手臂还在微微发抖,“放箭么?”

        咩迷花信双眉紧皱,却不敢轻举妄动,一般来说烽燧堡只有白天才会允许通行,晚上遇到不明情况都是乱箭击退,或者是放烽火示警,毕竟为了防备敌军敌袭,一点都不能够马虎。

        然而在两个时辰前,六路都統军嵬名阿埋带着一千五百骑连夜赶回天都山,说是前线粮草告急,他要亲自前来督促部众们运粮,还将原本驻扎在天都山大营里的一万守军调到了东南方向二十里的驻马坡,说是要他们明日一早出发,去肃清袭扰夏军粮道的宋军骑兵。前线四十万大军正在围攻平夏城,一切军需都有从天都山来调度,现在敌我不明,万一他们有什么特别紧急的军情需要向天都山传递的信使,自己乱箭射过去那可就惨了,这利弊之间,他还是很懂得权衡的。

        “先别放箭,等他们靠近再说。”想了片刻,咩迷花信下了个最稳妥的命令,他现在迫切需要确定来人到底是敌是友。

        很快,这支大约三十人的骑兵队伍纷纷在堡门外五丈远勒住了马,他们都骑着披甲的战马,穿戴着党项骑士的青黑甲胄,头上戴着鹰翅兜鍪,火红披肩和鎏金铁甲,头前骑兵高举一只展翅雄鹰的旗帜,那鹰的双眸在明明灭灭的火光中闪着逼人的寒芒。

        “怎么是巡查使的这帮瘟神!放下!都把弓箭放下!”咩迷花信赶紧下了命令,心中则在暗暗叫苦。党项开国皇帝元昊笃信佛教,在天都山扩建了石窟,纳为党项皇家寺院,还在半山腰上修建的豪华的宫殿,他经常率重臣道天都山石窟拜佛求道。为在通往天都山石窟寺的路上,有一块巨石,高一丈,长一丈九尺,神形极似老鹰,李元昊将其视为福祉,时常祭拜。故而党项人的一些军队都以雄鹰为旗帜,下面那支骑兵队手中所拿的旗帜通身赤黑,老鹰金黄,正是被各地驻军视为瘟神的军巡查使旗帜,寓意为天上的雄鹰俯瞰万物,一切假象都逃不过鹰的眼睛。

        这时,骑兵队伍里一个将军模样的人缓缓上前,仰着头在喊些什么,咩迷花信竖起耳朵,生怕有丝毫遗漏的地方。

        “我是中军巡查使嵬名不云,烽燧堡全体将士立刻出堡,接受巡查!”

        来将操着一口流利羌语,以不可置疑的语气,要求堡楼里全部士兵马上出堡接受检阅。据咩迷花信所知,只有都城兴庆府的人才有这种官正的口音。这下,他更加确定这支骑兵军巡查使的身份,他忙不迭把腰刀系上,下令将堡内熟睡中的人唤醒,让大家抖擞精神,检视兵器战甲,准备列阵出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