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红楼梦的主旨是什么?
红楼梦绝不是一本教人积极向上的书。关于里面人物的命运几乎所有人物都是一个悲凉的结局。从主人公贾宝玉的行为可以窥探出来这本书的隐含寓意。贾宝玉整天在女人堆里厮混,人称“无事忙”,要不就是吟诗作赋,要不就是谈情说爱,根本就没有想过仕途经济,最讨厌读四书五经,称一门心思当官的人为禄蠹,完完全全就是一个不思进取的富二代纨绔子弟。与贾宝玉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王熙凤,被秦可卿称为脂粉堆里的英雄,聪明机敏,处处争强好胜,喜欢抓权、弄权,喜欢捞钱,金钱和权力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可就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人物最后落得一个哭向金陵事更哀的下场。其他人物呢,金陵十二钗没有一个美好结局的,唯独李纨母凭子贵,但是命短,刚熬到儿子发达,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贾府的男人在抄家后被杀头的杀头、判刑的判刑。贾府之外的人物也一样,贾雨村先是飞黄腾达,最后锁枷扛;甄士隐失去女儿后疯疯癫癫不知所踪;柳湘莲在尤三姐自杀后也疯疯癫癫不知所踪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看来红楼梦大部分出场的人物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鲁迅先生有一句话说小孩一出生就一定会死的,曹雪芹的思想吻合了鲁迅先生这句话所表达的悲观态度。
关于红楼梦的消极寓,评书人脂砚斋在红楼梦开篇赖头和尚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的话后面的评语“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家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也提示了这一寓意。像诸葛亮、岳飞这样的人物都是带着遗憾死去的,写这些小女子有类比武侯、武穆之意,写小女子不过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所以我们看红楼梦绝对不能把它当作一本言情书来读,而是应该怀着悲悯之心用禅理佛学来解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还是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比较好。
上面是从具体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将视角放大来看呢?甄士隐家最后败落了,江南甄家最后被炒了,贾府最后也被被炒了,四大家族全部衰败了。如果再从映射的角度来看呢,有人说红楼梦是揭发披露雍正夺权之作,那么雍正是什么样的结局呢?雍正虽然成功夺得了帝位,但只当了13年皇帝就暴毙了;有人说红楼梦是悼明之作,那么明朝就是书中所写的末世,明朝的末世到崇祯的时候也走向灭亡了。像雍正,一时的成功不见得永远成功;像明朝,一时的繁盛也挡不住最终走向没落。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小到一个人物,大到一个帝王、一个王朝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像这样再推广开去,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宇宙、我们的世界总有一天会走向灭亡,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用佛家的说法来形容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归结为两个字就是--幻灭。我们所看到的全部都是幻象。所以书中曹雪芹才赋予贾宝玉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尽管贾宝玉悲天悯人,但是他在生活中并没有任何积极进取之心,从来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因为贾宝玉是最通透的一个人,他知道美好的事物都是留不住的,一切的努力奋斗都敌不过天意。因此可以说红楼梦是反成功学的,曹雪芹把自己的这种思想贯注到贾宝玉身上,贾宝玉的行为代表了曹雪芹的哲学思想。从贾宝玉的对立面来看,心机深沉如薛宝钗、精明干练如王熙凤、脸厚心黑如贾雨村都是擅长权谋争斗的好手,但是不管他们如何机关算尽到头来都是一场空,甚至赔上了身家性命。红楼梦里有大篇幅的勾心斗角的描写,有主人之间的争斗,有丫环之间的斗争,有官场上的斗争,这些描写只不过是为了佐证世事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主旨。红楼梦第一回中一僧一道所说“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而甲戌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作者在这里直接点题,而且用好了歌对这种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歌谣说明金钱、名利、权力、美女都是过眼云烟,终归化作尘土。正是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红楼梦,不过是红楼一梦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