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九章土地、城市、人口 (1 / 3) 
        再加上上党郡内部十分的安定,所以已经步入了恢复元气的进程。
        期间刘玄又是屯田、又是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又是安置黄巾军那一大帮子人。
        上党郡的荒地、山林可没少被开发。以前长得是草和树,如今长的是庄稼,有啥破坏生态的。不都是植物吗?
        像后世搞得那些退耕还林,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风化,而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说白了就是,之前建国之后,咱们砍的山林太多了,再这么玩下去,用不了十几年,可能国内的森林资源就不够用了。
        所以要退耕还林,多种树。
        当然,在一些荒漠地带,也有这种类似的工程,因为都是在种树,所以很多人都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归为退耕还林。
        实际上,拜托了,大哥,土地沙化厉害的荒漠啊!种植粮食能种出多少?再加上经济发展这么迅速,那些百姓又不傻,种地那么辛苦,收获还少。
        何必呐?大家一起去城里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不好吗?
        如此一来,那些地方还有多少人种粮食?或许也只有那些上了年纪,故土难离、或者无处可去的老人还在土里刨食吃。
        所以,在那些土地沙化严重的地方,谈什么退耕还林是十分可笑的,因为没有多少耕种的土地。
        在那里种树,那叫防沙固土。或者治沙工程。一是治理土地沙化,一是恢复当地的生态,也就是给沙漠戴绿帽子。
        之所以说,在后世人地矛盾也是一个伪命题,是因为即便在几个重要产粮区,其实也是有大部分的荒废土地存在。并没有人耕种。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算是当初分土地,包产到户的后遗症。
        简单的说,国内大部分农村的土地都太分散,比如说,一个村子有一千亩地。而这一千亩地被分到了五百个家庭。
        也就是每户人家二亩地。
        可是土地总是有好有坏,总不能大手一挥,把好地都给几十户人家,坏地都给几十户人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