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七章 王允 (1 / 3) 
        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常常以宗亲、世家等称谓来形容一个大家族。
        这些家族,是由一个个最小的家庭单元构成。
        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在同代人中会推选出来一个或者能力出众、或者品格超群、或者能够代表整个家族大部分人的利益,来作为家族领袖,称之为家主。
        所以说,许多人套用嫡系子弟为家主的模式,在一些大家族上面其实并不适用。至少在王允家族中并不适用。
        反倒是在一些地方小宗族中,会经常沿用长房长子的模式继承家主之位。
        其实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家族的规模大不大?人多不多、以及族内人才的储备量上。
        一些地方上的小宗族,一代人中能有一个做官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他们的家族族人的聚集地多聚集在一村、一乡。
        家族礼法的约束力比较强,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论资排辈的情况十分的严重。
        正所谓上行下效,嫡长子继承是连皇家都使用的方法,这些地方上的小门小户自然而然的便学习了起来。
        真要是论起历史渊源,还要追溯到周朝的分封制。
        但是有一说一,那些小门小户有哪些是真的能追溯到周朝时期的?促使家族继承模式的形成还是上行下效,对着上面有样学样。
        而那些正儿八经的豪门世家,因为族中人才多,出来做官的人多,族人满天下跑。虽说族地是固定不便的。但有好多族人都跟着自己那一支的人才出来做事。在各地开枝散叶。
        所以宗族礼法对他们的约束反倒是少了许多。
        当然,这里面也有家族大了,内部势力制衡的原因。如果一个家族只有一个声音,那么自然是一家独大。
        但大家族一般都比较重视教育,族学什么的一般都会搞一搞,这么一搞,就算是给了那些贫苦族人一条上升通道。人才哗哗往外面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