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四章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2 / 4)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句话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总是认为出使的使节不会被干掉。
其实现实中,这个笑话一丁点都不好笑。
追根溯源,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典故出自周朝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宋国大臣——华元,作为使者只身前往楚军军营谈判,要求楚军撤围宋国都城,两国停战。
而华元则作为人质到楚国居住,这一规则逐渐演变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之所以在当时能流行开来,是受了大环境影响。
因为春秋时期各国的诸侯,基本都是亲戚,那些士大夫阶层也是沾亲带故。
所以啦,做人留一线,日后好一起喝酒。反正也不耽误国事。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放在其他时期那就不一定了,如果使者的礼节很到位,传递的信息不作死挑衅。
一般来说,还是可以活着回去的。
但一旦反着来,祭旗基本是没跑的。
比如东汉时,耿恭被匈奴围困,匈奴派使者招降,耿恭亲手杀了使者,并且在城头用火炙烤匈奴使者尸体。
这就是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出处。
再比如,蒙古南下攻宋,名将王坚死守钓鱼城,蒙古大汗蒙哥派降将招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