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陈兵中原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二十三章:陈兵中原 (1 / 2)
        第五百二十三章:陈兵中原

        岳飞班师回朝,整个宛城顿时沸腾起来了,此战过后,邓国人对于一统天下的信心越来越强了,当今天下只剩下三个国家,秦赵先后被邓国胖揍,秦国和赵国引以为傲的精锐,在邓军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这让人不禁想起了两百多年前胖揍东方六国的强秦,只不过强秦距今太过遥远了,人们只能从史书中才能了解一二,但是如今邓国的强势却是历历在目,仿佛整个天下已经唾手可得了。

        乾元二十四年,九月,在邓国击败秦军,夺取汉中郡的一个多月之后,赵军在李如秉的率领下,再一次大举南下,秦国大将军王枫率兵抵御,可是王枫却再一次败于李如秉之手,折损了数万精锐,让秦国的处境更加的雪上加霜,而李如秉也一改半年前的适可而止,进而对秦国穷追猛打,不但收回了失落数年的南上党,还一举收复了整个河内郡,秦军只能依黄河布防,方遏制住赵军的攻势,进入了十月,隆冬将至,李如秉遂率兵北返,也结束了乾元二十四年的战事。

        整个乾元二十四年,天下局势发展得非常快,曾经盛极一时的秦国以极快的速度衰落,全国四十万精锐在短短一年间折损近七成,这不但让秦国再也没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现在就连自保都成了问题,只能躲在关中瑟瑟发抖,而屡战屡败的王枫,也被扛不住群臣压力的秦王给撸了,只不过执掌军权的不是万众期待的武安君白骐,而是另一名秦国老将耿跃,这让不少秦国人感到失望。

        而另一方面,赵国在这两年之内,先后灭掉楚国,夺取三郡之地,又从秦国手中收复了南上党和河内郡,风头一时无两,大有一复赵信时期威压天下的势头,而其大将军李如秉在国中、军中的威望也是与日俱增,直追当年的赵信,当年狼孟之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渐渐消除。

        乾元二十五年,三月,赵国突然往中原增兵,大批精锐进驻彭城、沛郡、东郡、河内等地,使得驻扎中原的赵军兵力达到了五十万之众,使得整个中原风声鹤唳,战云密布,所有人都明白,这是赵国将矛头指向了南边的邓国了。

        在察觉到赵国的意图之后,邓国也不甘示弱,在邓昇的旨意下,大将军都督府命神武卫、永平卫、灵蛇卫三卫精锐火速北上布防,与鹰扬卫、神策卫、虎翼卫三卫构建起一条东西雄长数千里的防线,同时常驻宛城的神行卫、龙骧卫两卫精锐骑兵也北上驻扎,如此一来,邓国在北境布置的兵马也达到了四十万之众。

        邓赵两国在中原摆下了近百万精锐,大战一触即发,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天下一统前的最后一场大战即将爆发了,这场大战的胜负直接关系着天下的归属,胜者将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横扫天下。

        正因为这场大战如此重要,就算是数十万精锐布置在边境对峙的邓赵两国也是无比的克制,谁也不敢轻易的挑起大战,当然,相互之间的一些小摩擦还是有的,可是双方的主力还是纹丝不动,而作为两国军方的最高统帅,岳飞和李如秉还待在宛城和晋阳,一点也没有前往边境的意思,这让所有人都明白,大战一时半会是打不起来的,这也让在去年元气大伤的秦国十分郁闷,秦国还期待着邓赵能够打得两败俱伤,让秦国有喘息的机会呢。

        乾元二十五年,六月,邓国神武卫在九江郡与赵军发生冲突,双方混战一场,互有伤亡之后相互撤兵,并没有引发大战,无论是邓军还是赵军都清楚,现在虽然双方已经将大军摆在中原,但是真正的大战还不是时候,在去年,邓国与赵国在秦国身上都找到了便宜,现在需要的是消化所得之地,然后积蓄力量,之所以会陈兵中原,为的就是给对方压力而已,至于这一场大战什么时候能够打起来,谁也不清楚。

        乾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夜,邓昇匆忙和后宫嫔妃以及儿女们短暂的团聚之后,便深夜召见大将军都督府诸将以及三省六部主官。

        “诸位,天下之争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这天下的归属定会在我大邓与赵国之间产生,即将到来的中原大战不容有失。”邓昇神情严肃的说道。

        近三十年来,每一次中原大战都将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第一次东西两盟会战中原,虽然胜负的结果不是太过重要,可是让有能力争夺天下的国家都秀了一波肌肉,算是正式拉开了天下之争的序幕。

        第二次,赵齐魏大战中原,结果就是齐魏相继灭亡,赵国一跃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威压整个天下,使天下之争胜利的天平短暂的倾斜于赵国。

        第三次,也是最近的一次,那就是邓秦楚三国伐赵,这一战赵国大败,损失了大批精锐和数郡之地,实力大损,从而交出了天下第一强国的宝座,而邓国后来居上,成为了当世最强的国家,也让秦国看到了争夺天下的希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